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2025 起發佈的文章

在斗門舊街尋寶:閑族電影海報展示館

斗門舊街閑族電影海報展示館 在斗門舊街上,有一間「閑族電影海報展示館」,很值得喜歡懷舊的朋友一看。 展示館乍看像一間普通店舖,門外有飲品售賣,一進去便看到文創產品、懷舊玩具和舊電影海報。 樓梯旁標示了每層的主題。上樓後才發現,樓上空間其實全是展區。 二樓的主題是紅色年代,有愛國電影海報和鳳凰琴等展品。 鳳凰琴聽起來很有中國味,其實源自日本,又稱大正琴,聲音清脆。 鳳凰琴 聽長輩提及過糧票,這次終於有機會看到實物。糧票是中國在1950年代至1990年代實行計劃經濟時期的購糧憑證。自1955年起,民眾需憑票才能購買定量糧食,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60年代初大饑荒期間,糧票更被視為「命根子」。糧票分為全國通用與地方流通兩類,票面設計多樣,印有不同面額、地名與圖案,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制度與地域特色。隨著改革開放與市場供應逐步放寬,糧票於1993年正式退出歷史舞台,現今則成為具有收藏與研究價值的歷史文物。 糧票 毛主席語錄 館內還有些具歷史價值 的樂器和教材。 除了中國電影海報外,館內亦收藏了外國電影海報。 除了地下層外,館內在夏天頗為悶熱, 但千萬別錯過天台的景觀。 回到地下層才留意到有標示寫著消費滿10元才可參觀,但店員並未阻止我參觀,知道後立刻買了幾張明信片。其實不貴且挺有紀念價值的,我本身也有意購買。飲品價格也合理。難得老闆如此慷慨,免費分享珍貴收藏,值得消費支持。 順帶一提,如果對舊物品有興趣,還可以到舊街北面入口處附近的這間店看看。裡面陳列了一些舊唱片,也有當地產品出售。 下一篇將會介紹這次斗門之旅另一重要景點:金台寺。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Wikipedia 延伸閱讀 珠海这座老骑楼,藏着半部中国电影史——探访斗门旧街闲族电影海报展示馆

珠海斗門舊街的驚艷之旅

珠海斗門舊街的驚艷之旅 上回談到在斗門 瀝岐新村 的住宿體驗,而這次旅行的重頭戲,就是參觀斗門舊街和金台寺。在這篇就先分享一下斗門舊街的實拍照片吧。 斗門舊街也稱作斗門清朝古街, 位於斗門鎮中心, 為嶺南最早的洋人生活與經商地之一 。 這條500多米長的街道由加拿大牧師兼建築工程師嘉理慰等人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規劃設計,兩旁店鋪林立, 商住皆宜, 建築風格 揉合了歐美、南洋與中國傳統嶺南的精髓。 斗門舊街曾是珠三角南岸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如今仍保留着當年的繁華痕跡,處處透着舊時代的韻味。2021年被列為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建築看起來亮麗,原來曾在2022年完成了第一期修繕工程。 斗門舊街傳統騎樓 騎樓的設計最早可追溯至英國人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外廊建築,設計針對熱帶氣候,利於遮陽避雨。 後來在南洋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廣泛應用,許多華僑回流後,將這種實用設計帶回中國南方,形成今日所見的騎樓街景。 建築形成半開放式的走廊空間,既提供遮蔽,也促進街道的互動與商業活動。 騎樓設計反映了南方建築對氣候的智慧應對,也體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築美學。(若對這類建築有興趣,可對比一下筆者在捷克 Telč 看過的拱廊。) 筆者先後看過廣州、斗門和梧州的騎樓,結論就是:不要太早去看斗門舊街的騎樓。因為一旦看過,其他騎樓感覺就相對普通了。廣州和梧州雖然也有美麗的騎樓,但真正令我驚豔的,目前只有斗門舊街的騎樓。不過,如果大家沒有打算看遍天下間的騎樓,那麼當然首選最美的吧。(筆者住在澳門,其實新馬路的騎樓也很漂亮,在我看過的騎樓當中,個人認為僅次於斗門舊街 騎樓 。)  舊街曾有布匹店、百貨店、中藥店、米舖 和錢莊等不同店舖,現在所見大多是餐飲店和旅遊紀念品店,主要顧客是遊客。很多店舖雖已轉型,仍保留原有招牌,自己另外加上新招牌。如果你看到外面標示為中藥店或布匹店,賣的卻是地道小食,不要感到奇怪。 美華章商行舊址 週末以外人流不多,下午五點商舖便陸續打烊,只有少數在七點後仍在營業。 個人特別喜歡這幾間店舖,外牆裝飾工藝精巧,在傍晚陽光下格外好看。 這間勝蘭號背後原來有段特別的歷史。據說在1928年,斗門舊街曾發生一場大火,磚木房屋如火燒連環船般焚毀,舊街東側的房屋幾乎全線遭破壞,唯獨這間 勝蘭號倖免於難,就像澳門大三巴牌坊般奇蹟避過一劫。 放學時間有不少學生經過 這家蛋捲店前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