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建築奇觀:珠海金灣市民藝術中心

早前讀過有關珠海新地標金灣市民藝術中心的報導,喜歡欣賞建築的我,昨天終於有機會一睹其風采。這座被譽為「 2023 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建築」之一的藝術中心,由全球知名的 Zaha Hadid Architects 操刀,中心坐落於金灣區航空新城,剛在去年 11 月中開幕,是一座集表演藝術中心、科學中心和藝術博物館三大場館於一體的文化設施。 根據 ZHA ,屋頂結構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南方候鳥飛行時的V字形。 中心設計相當環保,景觀設計和周邊湖泊貫徹了珠海的 「海綿城市」計劃,該計劃旨在利用水生動植物過濾污染物,並對城市至少 70% 的雨水進行再利用。 灌溉系統中的感測器可根據濕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來調節用水量。此外,建築採用了雙層隔熱玻璃以提高隔熱性能,屋頂天蓬則採用有孔鋁板遮陽,面板上的孔大小不一,以迎合各個內部空間對陽光的不同需求。  最佳的拍攝角度應該就是從高空拍攝屋頂,可惜本人暫時還沒有航拍機。不但沒有航拍機,匆匆出門時連相機也忘了帶😅,大家現在看到的都是手機貨,有機會重遊的話或許再更新一下圖片吧。 中心旁邊就是華發商都,個人認為還是香洲區那間比較漂亮,不過如果過來參觀金灣藝術中心的話,有個大型的購物中心在旁邊也是挺方便的。 晚飯後準備走的時候,才發現有音樂噴泉表演,這個小小的驚喜為這個 day trip 劃上完美的句號。 如果我是珠海人的話,一定會為這個新地標感到自豪,作為隔鄰的澳門人,也慶幸週邊城市有愈來愈多值得去的地方。繼日月貝後,珠海從此又多了一個耀眼的現代建築了。 ——————————————————— 旅遊小筆記:窮遊黨花兩元乘巴士過去就行了(在拱北關口附近的總站上車,乘搭K5或K8,然後轉乘540或541),需時個半小時左右;想節省時間的可以乘坐的士,約40分鐘左右可以到達。
最近的文章

廣州之旅(4) — 荔灣湖公園、泮塘五約、荔灣博物館

荔灣湖公園 廣州素有「東山少爺,西關小姐」的說法,這句話反映了廣州不同地區的文化和社會特徵。東山歷史上曾是廣州達官貴人和有權勢人士的聚居地,東山少爺指的就是住在東山的官家子弟*;西關是廣州商業繁華區,西關小姐就是住在西關的富家女子,既有文化學識,打扮也入時。 *有說東山少爺通常都接受了西式教育,思想開明。也有指東山少爺實際上指的是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那個說法屬實,就不得而知。 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是體驗廣州西關文化的其中一個地方。區內景點眾多,這次本人去了荔灣湖公園,公園綠葉成蔭,湖光粼粼,是休憩的好地方。這裡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澳門的盧九花園,不過面積大很多。 公園旁邊是泮塘五約,「約」最早是一種鄉村組織的名字,相當於一個自然村落。泮塘五約為多姓宗族共居的鄉土聚落,始建於宋朝,擁有900多年曆史,罕有地保留著完整清代格局。 裡面有嶺南風格的民居,有居民聚在一起下棋,過著悠閒時光。 下棋 鄉村生活氣息濃厚 中途累了坐下來點了個豬紅湯,也只是5元。 此外,旅遊區內還有荔灣博物館,是廣州市首個區級博物館,可惜這次因時間不足,只能匆匆參觀其中一個展區——陳廉伯故居。故居修繕後於2023年向公眾開放,建築風格美麗,當中有被譽為「廣州最美旋轉樓梯」及許多精緻的展品。個人認為博物館比 荔灣湖公園吸引,如果時間有限又對建築和歷史比較感興趣的話,建議先參觀這裡。 陳廉伯故居 被譽為「廣州最美旋轉樓梯」 周邊景貌 附近的 Starbucks 很有嶺南風 因為沒有時間看完,有機會重遊廣州的話,荔灣博物館應該是我會再去的地方。 本文部分曾 刊載於 澳門日報 (2025年2月22日)

廣州之旅 (3) — 沙面島:在廣州體驗歐洲風情

沙面島位於廣州市荔灣區, 擁有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歐洲 風格 建築, 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區。沙面早在宋朝已是廣州重要商埠,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曾淪為英國和法國的租界,雖然這段歷史對中國來說不太風光,但卻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西式建築。 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及四十多家洋行在也曾在此經營。 島上歐陸風情建築林立,綠樹成蔭,當中有過百棵樹的樹齡在一百年以上,漫步在寧靜優雅的街道當中,令人感到十分悠閒舒適。 多年前當我還在唸書時,一位來訪澳大的教授想前往廣州旅遊一天,需要翻譯員協助,聽聞這位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的語言學著作,而且我又可以趁機會賺些零錢,便二話不說答應了。因時間所限,他的行程主要是參觀沙面。雖然只和他相處了大半天,但他的話令我獲益良多,這次沙面之旅令當年的回憶又再湧現。當年我正準備第一次去歐洲旅行,很喜歡外國文化,在言語間他看出我對中國文化不太感興趣。他沒有直接說甚麼,只是說他年輕時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如今老了,發現自己骨子裡還是個美國人,有著各種典型的美國人喜好。雖然我沒有因他的話立刻改變,但這番話一直留在我心裡,日後我漸漸發現中國文化也是很有意思的,各種文化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現在人到中年,發現自己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會吃中菜、看中醫、在晴天時打傘。很慶幸當年去葡萄牙有再找他,見面時他說很久沒見我,以為我可能不會去找他了,沒想到他還會想起我。可惜的是,退休後沒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了,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當年第一次來到沙面島,因為行程匆忙,沒能好好欣賞這裡的景色。 這次終於有機會慢慢遊覽這座小島。 沙面島面積不算大,不過因為花了頗多時間拍照,我從早上一直逛到下午五點半左右。  我從酒店經由上下九步行街一路徒步前往,過了天橋、跨過一條河流後,便進入了沙面島。 這個有朝氣的鵝蛋黃是我最喜歡的顏色 島上種滿了整齊的樹 特色建築 教堂 沙面島上有兩座教堂,一座是 仿 哥德式 風格,一座是 仿古 羅馬式風格,是沙面島的標誌性建築。 - 露德聖母堂 露德聖母堂(法語:Chapelle Notre-Dame de Lourdes) 位於沙面大街14號, 建成於1890年,當時位處法租界內, 原 為法國領事館的教徒而設, 是一座仿哥德式的小型天主教堂。  這座教堂 外型比較簡單,喜歡看教堂的我感覺沒有太大的驚喜,但路過也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