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追光者 - 天才梵高築夢大展


本人一向喜歡看印象派及後印象派的油畫,(雖然都只是略懂皮毛), 得知深圳有梵高的展覽,當然不能錯過。因為早前比較忙,加上為了避過人潮,所以等到開幕了一段時間才出發。展覽名為《追光者 - 天才梵高築夢大展》,聽聞是目前中國最大型的梵高藝術展覽,並獲得世界八大國際博物館聯合正版授權。以下是展覽時間及地點資料:

展覽日期:2019/05/28-09/28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 10:00 – 22:00 (21:00 停止入場)
展覽地點:深圳灣萬象城中國華潤大廈華潤藝術中心美術館(B1層)

*欲查詢票務及更多詳情,可到澳門設計中心(其中一個承辦單位)的網站。

本人多年沒有踏足深圳(對上一次是童年時),查看本澳至深圳的船票價錢,才發現每程要250元, 即來回要500元,比到香港的船票貴得多。上網查了許多其他的選擇, 包括搭車或高鐵, 雖然便宜得多,但是非常費時,最後選了一個較可取的方法, 就是到珠海搭船到深圳蛇口,每程125元人民幣,比在澳門撘船便宜了一大截,雖然稍為要花多點時間,但還是比搭車或高鐵要快得多。 以下簡單介紹小妹本次行程的交通資料。 (熟悉深圳的朋友,可以跳到下一部分。)

珠海的碼頭為九洲港, 距離拱北關口大約十至十五分鐘車程,在高鐵站"出站口A"附近有免費接駁巴士 (出了關口向左行)。



司機說每半小時一班,一直至到下午四點,因未能找到時間表對證,所以大家用來作個參考就算了。因接駁巴士班次不太頻密,可考慮乘坐的士。(本人晚上回程由九洲港返回拱北關口坐的士費用為19 rmb。另外也有99號巴士由九洲港返回關口,根據巴士站的資料,最後一班在21:25分開出。)

九洲港碼頭有時間表可索取,但我發現部分航班時間不正確,詳情還是以售票機及網上售票系統顯示的為準。 (乘客須按船票上顯示的航班下船,不像在港澳碼頭般可以乘早一點的航班。)

到蛇口碼頭後,可到B1層乘坐接駁巴士到地鐵站,費用1 rmb。地鐵站的設計和香港的差不多,只是進入時要把手袋過機檢查,展覽場地位於地鐵2號線 - 后海站附近, 搭至后海站可經由G出口直接通往萬象城。

商場和香港大型的shopping mall很似,(消費價格水平也類似)。去之前也有點擔心使用現金不太方便,不過我去的地方也沒這個問題。(人民幣是法定貨幣,理論上商戶不能拒收現金。)

因為本人每次看展覽都看很長時間,所以先坐下來吃頓飽肚的牛油果鰻魚飯。(吃完才發覺B1層有更多餐廳選擇。)



展覽在B1層,有11 個主題空間 ,及 21 幅梵高經典畫作,結合AI、AR、光影特效及體感裝置,掃QR Code有語音導覧。每個場景的佈置也與畫作配合,部分展區有香氣,而且不是刺鼻的平價香精,鼻敏感的我也聞得舒服。此外,還有配合場景的音樂。



很大幅的《盛開的杏樹》




阿爾勒的舞廳







經典的《在亞爾勒的臥室》




來到以森林為主題的場景,兩邊也有描繪大自然的油畫,對著話筒拍拍手畫面會有鳥兒飛出來向。




至於另一幅畫,向話筒吹風時,畫中的風也吹得更快。



來到這片麥田扮一下村姑,如果可以加頂草帽應該更有農村味。



之後到梵高其中一張最受歡迎的油畫《 夜間的露天咖啡座》,看著畫面中會走動的人,仿如進入了油畫內的世界!枱有吉杯,可扮飲咖啡。



不用說也知道這《星夜》+《羅納河上的星夜》是重頭戲,照片拍得再好,也不能反映沉浸式完全置身於油畫中的感覺,很像去了另一個世界,聽著悅耳的音樂,真的想停留下來。梵高在生的話,看到這場面應該都會很感動吧。



來到這間房有梵高的自畫像,在這裡你還可以自拍,製作一幅梵高style的自畫像。



接近尾聲,有一大片的向日葵。



出口附近有版畫區,畫按實物1:1比例製作,且有油畫的質感,比起那些只是打印在帆布的複製畫好多了。



不知不覺逗留了接近4小時(正常人可能看1-2小時已足夠),拿出手機才驚覺已是7:30pm,因趕著撘船, 沒有時間細看油畫,匆匆忙忙拍些照片回家再看,紀念品也沒時間挑選,晚餐就是外賣的法包。😢 (畢竟不熟深圳及九洲港碼頭,不想待至最後一班船才走。)雖然拍了很多照片及短片,但為了不“劇透”太多破壞驚喜,就不post太多了。有興趣的話可到以下網頁查詢更多資料:
後記:雖然要專程撘船到深圳看這個展覽,交通費也不便宜,但對梵高迷來說,這實在是一個令人回味的體驗。可以的話建議week day去,人少一些拍照比較容易,票價也便宜一點。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建築奇觀:珠海金灣市民藝術中心

早前讀過有關珠海新地標金灣市民藝術中心的報導,喜歡欣賞建築的我,昨天終於有機會一睹其風采。這座被譽為「 2023 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建築」之一的藝術中心,由全球知名的 Zaha Hadid Architects 操刀,中心坐落於金灣區航空新城,剛在去年 11 月中開幕,是一座集表演藝術中心、科學中心和藝術博物館三大場館於一體的文化設施。 根據 ZHA ,屋頂結構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南方候鳥飛行時的V字形。 中心設計相當環保,景觀設計和周邊湖泊貫徹了珠海的 「海綿城市」計劃,該計劃旨在利用水生動植物過濾污染物,並對城市至少 70% 的雨水進行再利用。 灌溉系統中的感測器可根據濕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來調節用水量。此外,建築採用了雙層隔熱玻璃以提高隔熱性能,屋頂天蓬則採用有孔鋁板遮陽,面板上的孔大小不一,以迎合各個內部空間對陽光的不同需求。  最佳的拍攝角度應該就是從高空拍攝屋頂,可惜本人暫時還沒有航拍機。不但沒有航拍機,匆匆出門時連相機也忘了帶😅,大家現在看到的都是手機貨,有機會重遊的話或許再更新一下圖片吧。 中心旁邊就是華發商都,個人認為還是香洲區那間比較漂亮,不過如果過來參觀金灣藝術中心的話,有個大型的購物中心在旁邊也是挺方便的。 晚飯後準備走的時候,才發現有音樂噴泉表演,這個小小的驚喜為這個 day trip 劃上完美的句號。 如果我是珠海人的話,一定會為這個新地標感到自豪,作為隔鄰的澳門人,也慶幸週邊城市有愈來愈多值得去的地方。繼日月貝後,珠海從此又多了一個耀眼的現代建築了。 ——————————————————— 旅遊小筆記:窮遊黨花兩元乘巴士過去就行了(在拱北關口附近的總站上車,乘搭K5或K8,然後轉乘540或541),需時個半小時左右;想節省時間的可以乘坐的士,約40分鐘左右可以到達。

廣州之旅 (3) — 沙面島:在廣州體驗歐洲風情

沙面島位於廣州市荔灣區, 擁有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歐洲 風格 建築, 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區。沙面早在宋朝已是廣州重要商埠,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曾淪為英國和法國的租界,雖然這段歷史對中國來說不太風光,但卻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西式建築。 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及四十多家洋行在也曾在此經營。 島上歐陸風情建築林立,綠樹成蔭,當中有過百棵樹的樹齡在一百年以上,漫步在寧靜優雅的街道當中,令人感到十分悠閒舒適。 多年前當我還在唸書時,一位來訪澳大的教授想前往廣州旅遊一天,需要翻譯員協助,聽聞這位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的語言學著作,而且我又可以趁機會賺些零錢,便二話不說答應了。因時間所限,他的行程主要是參觀沙面。雖然只和他相處了大半天,但他的話令我獲益良多,這次沙面之旅令當年的回憶又再湧現。當年我正準備第一次去歐洲旅行,很喜歡外國文化,在言語間他看出我對中國文化不太感興趣。他沒有直接說甚麼,只是說他年輕時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如今老了,發現自己骨子裡還是個美國人,有著各種典型的美國人喜好。雖然我沒有因他的話立刻改變,但這番話一直留在我心裡,日後我漸漸發現中國文化也是很有意思的,各種文化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現在人到中年,發現自己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會吃中菜、看中醫、在晴天時打傘。很慶幸當年去葡萄牙有再找他,見面時他說很久沒見我,以為我可能不會去找他了,沒想到他還會想起我。可惜的是,退休後沒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了,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當年第一次來到沙面島,因為行程匆忙,沒能好好欣賞這裡的景色。 這次終於有機會慢慢遊覽這座小島。 沙面島面積不算大,不過因為花了頗多時間拍照,我從早上一直逛到下午五點半左右。  我從酒店經由上下九步行街一路徒步前往,過了天橋、跨過一條河流後,便進入了沙面島。 這個有朝氣的鵝蛋黃是我最喜歡的顏色 島上種滿了整齊的樹 特色建築 教堂 沙面島上有兩座教堂,一座是 仿 哥德式 風格,一座是 仿古 羅馬式風格,是沙面島的標誌性建築。 - 露德聖母堂 露德聖母堂(法語:Chapelle Notre-Dame de Lourdes) 位於沙面大街14號, 建成於1890年,當時位處法租界內, 原 為法國領事館的教徒而設, 是一座仿哥德式的小型天主教堂。  這座教堂 外型比較簡單,喜歡看教堂的我感覺沒有太大的驚喜,但路過也可以看看。...

廣州之旅 (2) — 石室聖心大教堂(石室)

這次廣州之旅重要參觀地點之一就是 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 雖然在歐洲看過很多漂亮的教堂,但在中國我還沒有親身看過。澳門沒有這種歌德復興式教堂,而我很喜歡這種風格。因為 石室 比較近我住的酒店,所以去了幾次。 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越秀區一德路,建築始於1863年,於1888年完成。教堂採用歌德復興式風格,全部牆壁、柱子以及雙尖塔都是用花崗岩石砌成,因此又被當地人簡稱為「石室」。這種全由花崗岩建造的大教堂全球為數不多,在全世界僅有四座,石室不僅是中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教堂,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不僅是重要的宗教場所,也是廣州著名的旅遊景點。 下午陽光灑在彩色玻璃上,投射出五彩斑斕的光。 建設過程 由於廣州沒有花崗石,全部石材均來自香港。這些石頭經過海運到廣州,再經人工加工和組裝。建造過程充滿挑戰,最初的兩位法國工程師因與中國人語言不通,加上工人欠缺相關經驗,建築進度緩慢。後來法國工程師又因健康問題提前離開,由石匠蔡孝接手,前後一共用了25年完成。 教堂的建造過程遇到重重困難,包括土地徵用、戰後民眾排斥洋人情緒高漲等問題,當時國人更認為教堂的尖塔會帶來厄運。在1869年,由於兩廣總督接到指示要禁止採石,教堂的工程被迫暫停,後又因中法戰爭(1884),民族排外情緒再次高漲,教堂遭洗劫。儘管經歷多重障礙,教堂最終在1888年竣工。 重要事件 石室聖心大教堂建成後,曾遭到多次破壞。 在抗日戰爭期間,廣州遭日軍空襲,教堂內的彩色玻璃損失過半,後來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炸毀鄰近的海珠橋時,亦導致教堂絕大部分玻璃被震壞。 新的彩色玻璃由一間菲律賓公司製造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查封,且遭紅衛兵嚴重破壞,連抗戰後僅餘的部分拿破崙時期彩色玻璃也全被打碎,教堂內的許多宗教設施受到破壞,一度淪為垃圾處理場,直到文革結束後教堂才得到修復,重新開放。1996年,石室聖心大教堂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室聖心大教堂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也是廣州歷史的見證者。 (以上歷史參考資料:  Wikipedia 及 當代中國 ) 在我到訪的其中一天,清場的時候, 工作人員見我們有幾個厚臉皮賴著不走的,就索性把門關上,我出去時他笑說以為我不想走呢。 教堂兩側有漂亮的騎樓 教堂與兩邊的騎樓挺合襯的 很可惜在早上到訪的時候光線照不到正面,晚上想再來拍攝, 到了後才發現教堂完全沒有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