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廣州之旅 (3) — 沙面島:在廣州體驗歐洲風情

沙面島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擁有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歐洲風格建築,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區。沙面早在宋朝已是廣州重要商埠,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曾淪為英國和法國的租界,雖然這段歷史對中國來說不太風光,但卻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西式建築。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及四十多家洋行在也曾在此經營。島上歐陸風情建築林立,綠樹成蔭,當中有過百棵樹的樹齡在一百年以上,漫步在寧靜優雅的街道當中,令人感到十分悠閒舒適。

多年前當我還在唸書時,一位來訪澳大的教授想前往廣州旅遊一天,需要翻譯員協助,聽聞這位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的語言學著作,而且我又可以趁機會賺些零錢,便二話不說答應了。因時間所限,他的行程主要是參觀沙面。雖然只和他相處了大半天,但他的話令我獲益良多,這次沙面之旅令當年的回憶又再湧現。當年我正準備第一次去歐洲旅行,很喜歡外國文化,在言語間他看出我對中國文化不太感興趣。他沒有直接說甚麼,只是說他年輕時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如今老了,發現自己骨子裡還是個美國人,有著各種典型的美國人喜好。雖然我沒有因他的話立刻改變,但這番話一直留在我心裡,日後我漸漸發現中國文化也是很有意思的,各種文化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現在人到中年,發現自己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會吃中菜、看中醫、在晴天時打傘。很慶幸當年去葡萄牙有再找他,見面時他說很久沒見我,以為我可能不會去找他了,沒想到他還會想起我。可惜的是,退休後沒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了,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當年第一次來到沙面島,因為行程匆忙,沒能好好欣賞這裡的景色。 這次終於有機會慢慢遊覽這座小島。 沙面島面積不算大,不過因為花了頗多時間拍照,我從早上一直逛到下午五點半左右。 

我從酒店經由上下九步行街一路徒步前往,過了天橋、跨過一條河流後,便進入了沙面島。

這個有朝氣的鵝蛋黃是我最喜歡的顏色

島上種滿了整齊的樹

特色建築

教堂

沙面島上有兩座教堂,一座是仿哥德式風格,一座是仿古羅馬式風格,是沙面島的標誌性建築。

- 露德聖母堂

露德聖母堂(法語:Chapelle Notre-Dame de Lourdes)位於沙面大街14號,建成於1890年,當時位處法租界內,為法國領事館的教徒而設,是一座仿哥德式的小型天主教堂。 這座教堂外型比較簡單,喜歡看教堂的我感覺沒有太大的驚喜,但路過也可以看看。

廣州露德聖母堂
教堂規模較小

廣州露德聖母堂內部
教堂內部

- 沙面堂

沙面堂位於沙面南街60號,聖公會基督教堂舊址,於1865年落成,風格為仿古羅馬式。

沙面堂

沙面堂內部

以聖經故事為主題的花窗

外部看上去比較普通,但裡面的彩繪玻璃卻非常精美,在陽光照耀下令簡潔的室內設計看上去生色不少,四周氛圍寧靜和諧,而且工作人員很樂意讓遊客參觀拍照。

白天鵝賓館

來到沙面那一天非常酷熱,途中經過了著名的白天鵝賓館,便進去涼涼冷氣。 雖然名字叫做“賓館”,但從外觀上看,就知道它是間檔次高的酒店,實際上,這是一家五星級酒店,是中國最著名的豪華酒店之一。

現在華麗的酒店不少,單看外觀大家可能覺得這間酒店沒什麼特別驚人之處,但原來它有段光輝的歷史。建於1983年的白天鵝賓館,不僅是中國大陸最早的五星級酒店之一,也是改革開放初期對外接待的重要場所。酒店由著名愛國商人霍英東投資興建,設計和服務在當時都達到了國際水準。在開業初期,白天鵝賓館就實行了開放政策,允許普通市民進入,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為了讓普通市民能夠進入白天鵝賓館霍英東承諾承擔酒店物品損毀的費用。據說最初開放時熱情的民眾幾乎把酒店大門推倒,擠掉的鞋堆滿幾個籮筐,餐館洗手間每日消耗400卷廁紙,甚至有廁所的抽水馬桶也被打爛了,實在挺嚇人的,可見當時這豪華酒店是何等的奇觀。

多年來白天鵝賓館接待過40多個國家的近200位元首和政府首腦,當中包括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如今,它仍然是廣州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繼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酒店有些做工很精緻的展品


泰和洋行舊

沙面五街4號是泰和洋行的舊址,屬早期現代主義風格,混合古典裝飾風格的元素,建於20世紀初。看上去和澳門某些舊建築頗相似。

泰和洋行舊址
泰和洋行舊址



慎昌洋行舊址

慎昌洋行舊址,位於沙面四街8號,建於 19世紀末。拍照時剛好有軍人進行步操。

慎昌洋行舊址

海關館舍舊址

在沙面街 2-6 號,有座漂亮的紅磚建築,為海關館舍舊址。 可惜因為文物保護的原因,一般人無法進入參觀。 


海關館舍舊址

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

一進入這間裝修別緻的博物館便能聞到一陣茶香,如果走得累了,在這裡點杯茶休息一下也不錯的。





以往會認為這些殖民地的歐洲式建築總是和歐洲的有點不同,不夠"正宗",但是現在覺得這也沒甚麼不好,有些不同才有自己的風格,正如一位奧地利的朋友說,即使在歐洲,不同地方的風格也會有所差異,在亞洲更不用說,氣候、可用的建築材料也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再混合當地的元素,又產生了新的獨特風格。


悠閒的氣氛讓我想起歐洲的小鎮

島上周圍也有雕塑,看見有些小童站在兒童雕塑旁拍照,非常可愛。



臨日落前,島上的陽光變得柔和,添上了另一種氣氛。




餐飲

島上有很多西餐廳,價格一般較非旅遊區高。沙面大街50、52號有間Starbucks,它前身為基督教循道會用房,建於19世紀末。這間Starbucks保留了建築原有的特色,進去點餐時可以順便參觀一下。我點了個廿多元的三文治,份量很小,以廣州來說不算很便宜,但以遊客區及這裡的歷史和裝修格調來說,還算合理的。周圍有些年青人在温書或上網,亦有打扮漂亮的女生在拍Vlog。

很有地道特色的Starbucks


份量較小但也挺美味的三文治

沙面島上有 7-11,不想捱貴餐廳的可以買些小吃充飢。 離 7-11不遠處有家粥店,一碗粥的價格只要十幾塊錢,不過發現時已吃了午餐。傍晚離開時,看到一家看起來不貴的麵館,於是進去吃了一碗魚皮餃子麵。 麵條的口感稍微有點普通,但整體來說還算可以。 


總結

對在廣東地區的朋友來說,用到廣州的價錢,就能享受到悠閒歐洲風情,實在蠻划算的。沙面島是我這次廣州之旅的重點推介地點之一,到廣州的話,不要錯過喔。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建築奇觀:珠海金灣市民藝術中心

早前讀過有關珠海新地標金灣市民藝術中心的報導,喜歡欣賞建築的我,昨天終於有機會一睹其風采。這座被譽為「 2023 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建築」之一的藝術中心,由全球知名的 Zaha Hadid Architects 操刀,中心坐落於金灣區航空新城,剛在去年 11 月中開幕,是一座集表演藝術中心、科學中心和藝術博物館三大場館於一體的文化設施。 根據 ZHA ,屋頂結構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南方候鳥飛行時的V字形。 中心設計相當環保,景觀設計和周邊湖泊貫徹了珠海的 「海綿城市」計劃,該計劃旨在利用水生動植物過濾污染物,並對城市至少 70% 的雨水進行再利用。 灌溉系統中的感測器可根據濕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來調節用水量。此外,建築採用了雙層隔熱玻璃以提高隔熱性能,屋頂天蓬則採用有孔鋁板遮陽,面板上的孔大小不一,以迎合各個內部空間對陽光的不同需求。  最佳的拍攝角度應該就是從高空拍攝屋頂,可惜本人暫時還沒有航拍機。不但沒有航拍機,匆匆出門時連相機也忘了帶😅,大家現在看到的都是手機貨,有機會重遊的話或許再更新一下圖片吧。 中心旁邊就是華發商都,個人認為還是香洲區那間比較漂亮,不過如果過來參觀金灣藝術中心的話,有個大型的購物中心在旁邊也是挺方便的。 晚飯後準備走的時候,才發現有音樂噴泉表演,這個小小的驚喜為這個 day trip 劃上完美的句號。 如果我是珠海人的話,一定會為這個新地標感到自豪,作為隔鄰的澳門人,也慶幸週邊城市有愈來愈多值得去的地方。繼日月貝後,珠海從此又多了一個耀眼的現代建築了。 ——————————————————— 旅遊小筆記:窮遊黨花兩元乘巴士過去就行了(在拱北關口附近的總站上車,乘搭K5或K8,然後轉乘540或541),需時個半小時左右;想節省時間的可以乘坐的士,約40分鐘左右可以到達。

廣州之旅 (2) — 石室聖心大教堂(石室)

這次廣州之旅重要參觀地點之一就是 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 雖然在歐洲看過很多漂亮的教堂,但在中國我還沒有親身看過。澳門沒有這種歌德復興式教堂,而我很喜歡這種風格。因為 石室 比較近我住的酒店,所以去了幾次。 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越秀區一德路,建築始於1863年,於1888年完成。教堂採用歌德復興式風格,全部牆壁、柱子以及雙尖塔都是用花崗岩石砌成,因此又被當地人簡稱為「石室」。這種全由花崗岩建造的大教堂全球為數不多,在全世界僅有四座,石室不僅是中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教堂,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不僅是重要的宗教場所,也是廣州著名的旅遊景點。 下午陽光灑在彩色玻璃上,投射出五彩斑斕的光。 建設過程 由於廣州沒有花崗石,全部石材均來自香港。這些石頭經過海運到廣州,再經人工加工和組裝。建造過程充滿挑戰,最初的兩位法國工程師因與中國人語言不通,加上工人欠缺相關經驗,建築進度緩慢。後來法國工程師又因健康問題提前離開,由石匠蔡孝接手,前後一共用了25年完成。 教堂的建造過程遇到重重困難,包括土地徵用、戰後民眾排斥洋人情緒高漲等問題,當時國人更認為教堂的尖塔會帶來厄運。在1869年,由於兩廣總督接到指示要禁止採石,教堂的工程被迫暫停,後又因中法戰爭(1884),民族排外情緒再次高漲,教堂遭洗劫。儘管經歷多重障礙,教堂最終在1888年竣工。 重要事件 石室聖心大教堂建成後,曾遭到多次破壞。 在抗日戰爭期間,廣州遭日軍空襲,教堂內的彩色玻璃損失過半,後來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炸毀鄰近的海珠橋時,亦導致教堂絕大部分玻璃被震壞。 新的彩色玻璃由一間菲律賓公司製造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查封,且遭紅衛兵嚴重破壞,連抗戰後僅餘的部分拿破崙時期彩色玻璃也全被打碎,教堂內的許多宗教設施受到破壞,一度淪為垃圾處理場,直到文革結束後教堂才得到修復,重新開放。1996年,石室聖心大教堂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室聖心大教堂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也是廣州歷史的見證者。 (以上歷史參考資料:  Wikipedia 及 當代中國 ) 在我到訪的其中一天,清場的時候, 工作人員見我們有幾個厚臉皮賴著不走的,就索性把門關上,我出去時他笑說以為我不想走呢。 教堂兩側有漂亮的騎樓 教堂與兩邊的騎樓挺合襯的 很可惜在早上到訪的時候光線照不到正面,晚上想再來拍攝, 到了後才發現教堂完全沒有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