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廣州之旅 (3) — 沙面島:在廣州體驗歐洲風情

沙面島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擁有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歐洲風格建築,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區。沙面早在宋朝已是廣州重要商埠,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曾淪為英國和法國的租界,雖然這段歷史對中國來說不太風光,但卻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西式建築。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及四十多家洋行在也曾在此經營。島上歐陸風情建築林立,綠樹成蔭,當中有過百棵樹的樹齡在一百年以上,漫步在寧靜優雅的街道當中,令人感到十分悠閒舒適。

多年前當我還在唸書時,一位來訪澳大的教授想前往廣州旅遊一天,需要翻譯員協助,聽聞這位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的語言學著作,而且我又可以趁機會賺些零錢,便二話不說答應了。因時間所限,他的行程主要是參觀沙面。雖然只和他相處了大半天,但他的話令我獲益良多,這次沙面之旅令當年的回憶又再湧現。當年我正準備第一次去歐洲旅行,很喜歡外國文化,在言語間他看出我對中國文化不太感興趣。他沒有直接說甚麼,只是說他年輕時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如今老了,發現自己骨子裡還是個美國人,有著各種典型的美國人喜好。雖然我沒有因他的話立刻改變,但這番話一直留在我心裡,日後我漸漸發現中國文化也是很有意思的,各種文化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現在人到中年,發現自己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會吃中菜、看中醫、在晴天時打傘。很慶幸當年去葡萄牙有再找他,見面時他說很久沒見我,以為我可能不會去找他了,沒想到他還會想起我。可惜的是,退休後沒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了,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當年第一次來到沙面島,因為行程匆忙,沒能好好欣賞這裡的景色。 這次終於有機會慢慢遊覽這座小島。 沙面島面積不算大,不過因為花了頗多時間拍照,我從早上一直逛到下午五點半左右。 

我從酒店經由上下九步行街一路徒步前往,過了天橋、跨過一條河流後,便進入了沙面島。

這個有朝氣的鵝蛋黃是我最喜歡的顏色

島上種滿了整齊的樹

特色建築

教堂

沙面島上有兩座教堂,一座是仿哥德式風格,一座是仿古羅馬式風格,是沙面島的標誌性建築。

- 露德聖母堂

露德聖母堂(法語:Chapelle Notre-Dame de Lourdes)位於沙面大街14號,建成於1890年,當時位處法租界內,為法國領事館的教徒而設,是一座仿哥德式的小型天主教堂。 這座教堂外型比較簡單,喜歡看教堂的我感覺沒有太大的驚喜,但路過也可以看看。

廣州露德聖母堂
教堂規模較小

廣州露德聖母堂內部
教堂內部

- 沙面堂

沙面堂位於沙面南街60號,聖公會基督教堂舊址,於1865年落成,風格為仿古羅馬式。

沙面堂

沙面堂內部

以聖經故事為主題的花窗

外部看上去比較普通,但裡面的彩繪玻璃卻非常精美,在陽光照耀下令簡潔的室內設計看上去生色不少,四周氛圍寧靜和諧,而且工作人員很樂意讓遊客參觀拍照。

白天鵝賓館

來到沙面那一天非常酷熱,途中經過了著名的白天鵝賓館,便進去涼涼冷氣。 雖然名字叫做“賓館”,但從外觀上看,就知道它是間檔次高的酒店,實際上,這是一家五星級酒店,是中國最著名的豪華酒店之一。

現在華麗的酒店不少,單看外觀大家可能覺得這間酒店沒什麼特別驚人之處,但原來它有段光輝的歷史。建於1983年的白天鵝賓館,不僅是中國大陸最早的五星級酒店之一,也是改革開放初期對外接待的重要場所。酒店由著名愛國商人霍英東投資興建,設計和服務在當時都達到了國際水準。在開業初期,白天鵝賓館就實行了開放政策,允許普通市民進入,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為了讓普通市民能夠進入白天鵝賓館霍英東承諾承擔酒店物品損毀的費用。據說最初開放時熱情的民眾幾乎把酒店大門推倒,擠掉的鞋堆滿幾個籮筐,餐館洗手間每日消耗400卷廁紙,甚至有廁所的抽水馬桶也被打爛了,實在挺嚇人的,可見當時這豪華酒店是何等的奇觀。

多年來白天鵝賓館接待過40多個國家的近200位元首和政府首腦,當中包括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如今,它仍然是廣州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繼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酒店有些做工很精緻的展品


泰和洋行舊

沙面五街4號是泰和洋行的舊址,屬早期現代主義風格,混合古典裝飾風格的元素,建於20世紀初。看上去和澳門某些舊建築頗相似。

泰和洋行舊址
泰和洋行舊址



慎昌洋行舊址

慎昌洋行舊址,位於沙面四街8號,建於 19世紀末。拍照時剛好有軍人進行步操。

慎昌洋行舊址

海關館舍舊址

在沙面街 2-6 號,有座漂亮的紅磚建築,為海關館舍舊址。 可惜因為文物保護的原因,一般人無法進入參觀。 


海關館舍舊址

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

一進入這間裝修別緻的博物館便能聞到一陣茶香,如果走得累了,在這裡點杯茶休息一下也不錯的。





以往會認為這些殖民地的歐洲式建築總是和歐洲的有點不同,不夠"正宗",但是現在覺得這也沒甚麼不好,有些不同才有自己的風格,正如一位奧地利的朋友說,即使在歐洲,不同地方的風格也會有所差異,在亞洲更不用說,氣候、可用的建築材料也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再混合當地的元素,又產生了新的獨特風格。


悠閒的氣氛讓我想起歐洲的小鎮

島上周圍也有雕塑,看見有些小童站在兒童雕塑旁拍照,非常可愛。



臨日落前,島上的陽光變得柔和,添上了另一種氣氛。




餐飲

島上有很多西餐廳,價格一般較非旅遊區高。沙面大街50、52號有間Starbucks,它前身為基督教循道會用房,建於19世紀末。這間Starbucks保留了建築原有的特色,進去點餐時可以順便參觀一下。我點了個廿多元的三文治,份量很小,以廣州來說不算很便宜,但以遊客區及這裡的歷史和裝修格調來說,還算合理的。周圍有些年青人在温書或上網,亦有打扮漂亮的女生在拍Vlog。

很有地道特色的Starbucks


份量較小但也挺美味的三文治

沙面島上有 7-11,不想捱貴餐廳的可以買些小吃充飢。 離 7-11不遠處有家粥店,一碗粥的價格只要十幾塊錢,不過發現時已吃了午餐。傍晚離開時,看到一家看起來不貴的麵館,於是進去吃了一碗魚皮餃子麵。 麵條的口感稍微有點普通,但整體來說還算可以。 


總結

對在廣東地區的朋友來說,用到廣州的價錢,就能享受到悠閒歐洲風情,實在蠻划算的。沙面島是我這次廣州之旅的重點推介地點之一,到廣州的話,不要錯過喔。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2025深圳快閃遊 — 南頭古城

南頭古城(南門) 這次在深圳有一整天的時間遊玩,原本想一天去 三 個地方,怎知在南頭古城竟逗留了大半天,不過因為本人一向都花很多時間看展覽,所以正常人可能半天就夠了。 我當日從天主教深圳聖保祿堂附近的位置進入古城,所以順道參觀了教堂。因為教堂正在準備宗教活動,所以只能在外面拍攝。 天主教深圳聖保祿堂 聽工作人員說這裡曾是孤兒院,綠色部分是後來加建的。 沿著南頭城街,上過斜坡,經過一所學校,便進入了南頭古城。 似乎不是正式入口 超級黑膠工廠 從這個入口進去,只見有幾間文青風的小店,一點古舊的踪跡都沒有。看見一間裝潢不錯的黑膠唱片店,便入去看看,唱片正在跳碟中,過了許久才有人換,實在有點煞風景,難以說服人購買,不過應該是個別情況吧。 超級黑膠工廠 店內有貓咪大搖大擺的休憩,聽說原來是野貓,店員提示大家不要亂摸。 神情有點惡 這隻比較雪白,還看見有飼料,不知是否也是野貓。 高貴的氣質 竹亭 再走前一點,看見一個很有特色的竹亭,原來是由越南建築師 武重義 (Vo Trong Nghia )設計的,怪不得這麼有東南亞色彩。竹亭建築線條優美,很值得一看,難得沒有大班人在這裡打卡,只見有市民在休憩,空氣中瀰漫著休閒的感覺。 竹亭設計線條優美 休憩好地方 此時可能已進入中山公園的範圍了,但不見有明顯標示,往前行一會,看見有北城牆遺址,看不出有甚麼特別,不說明的話還以為是普通石頭。 前方看上去好像沒甚麼特別,也看不到別人旅遊照片中的城門,所以便轉往東門再看。這個比之前的入口像樣一點,但後來發現原來平時看到的是南門。 一進去看見很多文青風的小店,風格感覺有點像珠海的北山大院。 看見立刻邁過去拿個好意頭 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這家賣甲馬產品的小店,產品揉合了傳統雲南大理的白族文化與現代設計,雖看簡介說甲馬比較著重實用性,畫風線條比較粗獷簡單,但看上去很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各種吉祥的意思,無論送禮自用都不錯。 傳統甲馬 失眠人士最大的心願 古城裡有不少嶺南建築,近來國內一片復古風,把現代的設計與舊建築融合,不但沒有違和感,還很有格調。 洗手間外有傳統的蚝殼牆 信國公文氏祠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由其弟文璧後人所建,祠中有文天祥作的詩,記得在中學讀過,但只對最後三句有印象。原來作詩的地點是現在澳門東岸的「伶仃洋」。本人的中史非常差,基本上過了測驗考試便忘得一乾二淨,因為當年對中史實在沒太大的興趣。...

珠海 一 深圳直通巴士訂票及乘搭方法

因為星期六參加了在香港/深圳一早出發的旅行團,而香港的酒店較貴,所以決定在前一日到深圳,又因星期五復活節假期開始,鍳於去年看到復活節大塞車的新聞,還是決定再早一日起行。(後來聽聞星期五Good Friday塞車的確嚴重,慶幸避開了。) 以往對於澳門居民來說,到深圳不太方便,筆者對上一次到深圳是為了看 梵高展 ,今次發現了珠海有直通巴士到深圳,走2024年6月才通車的深中通道,費用只是49.8人仔,相比坐船或乘金巴 經港珠澳大穚 方便及便宜。 珠海 一 深圳直通巴士訂票及乘 搭 方法 乘客可在微信掃QR code關注AA巴士,預先購票,對於澳門居民來說,最方便的上車地點是拱北公交站*(中珠二手手機城旁邊公交站),從拱北地下商場出來往前步行約十分鐘左右便到(見下圖)。到站後會看見穿著藍色背心的工作人員,如果已在網上購票,可向他們報上電話最後4個號碼。在筆者出發當日,巴士到車站的時間很準確。車身外型並不統一,但可向 工作人員詢問。 在上車前或會接到電話, 訂票時最好留下有效電話號碼。 站內可見穿著藍色背心的工作人員 以下是深圳的下車地點: 寶安中心地鐵站 深大地鐵站 車公廟地鐵站 深圳大劇院地鐵站 筆者下車地點為深大 地鐵站 ,需時約2小時,下車後往前幾步就有地鐵站,但該入口並無升降機。 在微信訂票時大家可以看到各站點的 預估 到達時間,當天因為交通暢順,所以無論上車和下車的時間都很準確。 在下兩篇將分享 本次在深圳的 住宿及旅遊景點南頭古城。 2025深圳快閃遊 — 住宿篇 2025深圳快閃遊 — 南頭古城

珠海斗門舊街的驚艷之旅

珠海斗門舊街的驚艷之旅 上回談到在斗門 瀝岐新村 的住宿體驗,而這次旅行的重頭戲,就是參觀斗門舊街和金台寺。在這篇就先分享一下斗門舊街的實拍照片吧。 斗門舊街也稱作斗門清朝古街, 位於斗門鎮中心, 為嶺南最早的洋人生活與經商地之一 。 這條500多米長的街道由加拿大牧師兼建築工程師嘉理慰等人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規劃設計,兩旁店鋪林立, 商住皆宜, 建築風格 揉合了歐美、南洋與中國傳統嶺南的精髓。 斗門舊街曾是珠三角南岸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如今仍保留着當年的繁華痕跡,處處透着舊時代的韻味。2021年被列為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建築看起來亮麗,原來曾在2022年完成了第一期修繕工程。 斗門舊街傳統騎樓 騎樓的設計最早可追溯至英國人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外廊建築,設計針對熱帶氣候,利於遮陽避雨。 後來在南洋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廣泛應用,許多華僑回流後,將這種實用設計帶回中國南方,形成今日所見的騎樓街景。 建築形成半開放式的走廊空間,既提供遮蔽,也促進街道的互動與商業活動。 騎樓設計反映了南方建築對氣候的智慧應對,也體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築美學。(若對這類建築有興趣,可對比一下筆者在捷克 Telč 看過的拱廊。) 筆者先後看過廣州、斗門和梧州的騎樓,結論就是:不要太早去看斗門舊街的騎樓。因為一旦看過,其他騎樓感覺就相對普通了。廣州和梧州雖然也有美麗的騎樓,但真正令我驚豔的,目前只有斗門舊街的騎樓。不過,如果大家沒有打算看遍天下間的騎樓,那麼當然首選最美的吧。(筆者住在澳門,其實新馬路的騎樓也很漂亮,在我看過的騎樓當中,個人認為僅次於斗門舊街 騎樓 。)  舊街曾有布匹店、百貨店、中藥店、米舖 和錢莊等不同店舖,現在所見大多是餐飲店和旅遊紀念品店,主要顧客是遊客。很多店舖雖已轉型,仍保留原有招牌,自己另外加上新招牌。如果你看到外面標示為中藥店或布匹店,賣的卻是地道小食,不要感到奇怪。 美華章商行舊址 週末以外人流不多,下午五點商舖便陸續打烊,只有少數在七點後仍在營業。 個人特別喜歡這幾間店舖,外牆裝飾工藝精巧,在傍晚陽光下格外好看。 這間勝蘭號背後原來有段特別的歷史。據說在1928年,斗門舊街曾發生一場大火,磚木房屋如火燒連環船般焚毀,舊街東側的房屋幾乎全線遭破壞,唯獨這間 勝蘭號倖免於難,就像澳門大三巴牌坊般奇蹟避過一劫。 放學時間有不少學生經過 這家蛋捲店前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