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尋找足印.莫內」沉浸體驗展


因為疫情的關係,很久沒更新這個旅遊blog了。日前因為到香港參觀前深水埗配水庫,便順道看看還有甚麼好去處,結果發現有莫內的沉浸式體驗展。展覽原定1月15日結束,後來延期至2月26日。正價門票比較貴,要HKD288,執筆時用Klook仍然有情人節二人同行優惠,看Facebook發現不一定是情侶才可以使用,大人加小朋友亦可以享用這個優惠,每人只需HKD175(兩張合共HKD350),實在便宜得多。除此之外,用Klook還有買二送一的優惠,但是人均HKD192,多了一個人反而價格更貴。


是日為了慶祝本人的大壽,加上展覽快將完結,在這之前找到志同道合又有時間的人有點難度,所以單人票貴一點也豁出去了。出發之前一天看見門票也比較充足,所以決定到場才購買,時間上可以彈性一點。


展覽場地在戲曲中心旁邊,場地是一個臨時搭建的帳幕,場內不設洗手間,有需要的話在入場前可以使用戲曲中心的洗手間。



每場播放時間是36分鐘,每場之間會有短暫的小休,每節45分鐘,在預約時間15分鐘前可以開始進場,但只可以在等候的區域看看資料介紹,投影快將開始前才可以進場。觀眾須按預約時間進場,但是逗留時間則沒有限制。


如果大家用手機看這個blog post不妨把手機打橫一下,圖片會更清晰



入場後看到投影是投射在帳幕的四邊,佈置比想像中簡單。表演是以說故事的形式進行,由narrator以第一人稱的方法講述莫內的生平,購票時可選擇粵語或英語的場次,聽見“莫內”用廣東話介紹自己,起初感覺有點奇怪,但習慣了就好。觀眾不多,大約有十幾至二十人左右。







有比較就有傷害,對比之前在深圳看同類型的梵高展,這個展覽不止票價貴得多,場地佈置亦非常簡單,當日稍為大風,間中帳幕被風吹的時候,投影還會因偏離原定位置而變得有點模糊。不過這個展覽由200幅的作品製成,製作投影也是非常花功夫的。看完了第一場之後,老實說有點失望,不過既然不限逗留時間,當然要看到夠為止。本人是個喜歡拍照的人,遇到好東西就要拍下來報導一下及方便日後回味,既要忙著拍照又要欣賞表演,看一次怎會夠。之後那一場的人數更少,只有幾個人








看完第二次後感覺滿足了一些。之後看第三次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全個場地只有我一個人,不用怕拍到別人,也不用怕自己擋住別人,可以盡情地拍攝,感覺非常暢快及滿足(當然這對主辦單位來說並非好事,感覺有點幸災樂禍。😅) 雖然花費貴一點,但可以“包場”,看了三次終於覺得值回票價。






不知莫內如果在生的話,看到作品這樣被拼湊在一起有何感想。有些拼得不錯,有些卻有點奇怪。




看完“主菜”後,還可以到VR展區體驗一下虛擬的莫內世界,這個環節需要另外購票,在入場前和進場的門票一起購買,價格為HKD28。個人認為門票本身已很貴,實在應該把VR包括在內,不過既然來到,也不省那一點。網上看見有網民大讚這個VR,說比投影還精彩。體驗完這個VR後,果然沒有失望,(雖然不能確定這是否比投影更好。) 片段內容都是圍繞莫內的畫像,雖然動畫的繪製方式並不是跟照莫內的筆法,但是也很精彩,最喜歡就是車站煙霧瀰漫的那一幕,煙霧飄在眼前感覺很立體,如果去看這個展覽,就不要錯過這個VR。


總括來說,HK288這個價格實在貴了一點,個人認為HKD175的優惠價比較合理。如果不是生日加上太久沒有離開過澳門,未必會願意花這個金錢,不過由於這天玩得很開心,所以也認為是值得的。如果閣下可以購買優惠門票的話,本人也會樂意推介這個展覽。


有時間的話,不妨到旁邊的戲曲中心看看,設計也頗具特色的。




同日中午還參觀了深水埗配水庫,稍後會有另一個blog post介紹。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建築奇觀:珠海金灣市民藝術中心

早前讀過有關珠海新地標金灣市民藝術中心的報導,喜歡欣賞建築的我,昨天終於有機會一睹其風采。這座被譽為「 2023 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建築」之一的藝術中心,由全球知名的 Zaha Hadid Architects 操刀,中心坐落於金灣區航空新城,剛在去年 11 月中開幕,是一座集表演藝術中心、科學中心和藝術博物館三大場館於一體的文化設施。 根據 ZHA ,屋頂結構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南方候鳥飛行時的V字形。 中心設計相當環保,景觀設計和周邊湖泊貫徹了珠海的 「海綿城市」計劃,該計劃旨在利用水生動植物過濾污染物,並對城市至少 70% 的雨水進行再利用。 灌溉系統中的感測器可根據濕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來調節用水量。此外,建築採用了雙層隔熱玻璃以提高隔熱性能,屋頂天蓬則採用有孔鋁板遮陽,面板上的孔大小不一,以迎合各個內部空間對陽光的不同需求。  最佳的拍攝角度應該就是從高空拍攝屋頂,可惜本人暫時還沒有航拍機。不但沒有航拍機,匆匆出門時連相機也忘了帶😅,大家現在看到的都是手機貨,有機會重遊的話或許再更新一下圖片吧。 中心旁邊就是華發商都,個人認為還是香洲區那間比較漂亮,不過如果過來參觀金灣藝術中心的話,有個大型的購物中心在旁邊也是挺方便的。 晚飯後準備走的時候,才發現有音樂噴泉表演,這個小小的驚喜為這個 day trip 劃上完美的句號。 如果我是珠海人的話,一定會為這個新地標感到自豪,作為隔鄰的澳門人,也慶幸週邊城市有愈來愈多值得去的地方。繼日月貝後,珠海從此又多了一個耀眼的現代建築了。 ——————————————————— 旅遊小筆記:窮遊黨花兩元乘巴士過去就行了(在拱北關口附近的總站上車,乘搭K5或K8,然後轉乘540或541),需時個半小時左右;想節省時間的可以乘坐的士,約40分鐘左右可以到達。

廣州之旅 (3) — 沙面島:在廣州體驗歐洲風情

沙面島位於廣州市荔灣區, 擁有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歐洲 風格 建築, 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區。沙面早在宋朝已是廣州重要商埠,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曾淪為英國和法國的租界,雖然這段歷史對中國來說不太風光,但卻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西式建築。 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及四十多家洋行在也曾在此經營。 島上歐陸風情建築林立,綠樹成蔭,當中有過百棵樹的樹齡在一百年以上,漫步在寧靜優雅的街道當中,令人感到十分悠閒舒適。 多年前當我還在唸書時,一位來訪澳大的教授想前往廣州旅遊一天,需要翻譯員協助,聽聞這位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的語言學著作,而且我又可以趁機會賺些零錢,便二話不說答應了。因時間所限,他的行程主要是參觀沙面。雖然只和他相處了大半天,但他的話令我獲益良多,這次沙面之旅令當年的回憶又再湧現。當年我正準備第一次去歐洲旅行,很喜歡外國文化,在言語間他看出我對中國文化不太感興趣。他沒有直接說甚麼,只是說他年輕時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如今老了,發現自己骨子裡還是個美國人,有著各種典型的美國人喜好。雖然我沒有因他的話立刻改變,但這番話一直留在我心裡,日後我漸漸發現中國文化也是很有意思的,各種文化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現在人到中年,發現自己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會吃中菜、看中醫、在晴天時打傘。很慶幸當年去葡萄牙有再找他,見面時他說很久沒見我,以為我可能不會去找他了,沒想到他還會想起我。可惜的是,退休後沒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了,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當年第一次來到沙面島,因為行程匆忙,沒能好好欣賞這裡的景色。 這次終於有機會慢慢遊覽這座小島。 沙面島面積不算大,不過因為花了頗多時間拍照,我從早上一直逛到下午五點半左右。  我從酒店經由上下九步行街一路徒步前往,過了天橋、跨過一條河流後,便進入了沙面島。 這個有朝氣的鵝蛋黃是我最喜歡的顏色 島上種滿了整齊的樹 特色建築 教堂 沙面島上有兩座教堂,一座是 仿 哥德式 風格,一座是 仿古 羅馬式風格,是沙面島的標誌性建築。 - 露德聖母堂 露德聖母堂(法語:Chapelle Notre-Dame de Lourdes) 位於沙面大街14號, 建成於1890年,當時位處法租界內, 原 為法國領事館的教徒而設, 是一座仿哥德式的小型天主教堂。  這座教堂 外型比較簡單,喜歡看教堂的我感覺沒有太大的驚喜,但路過也可以看看。...

廣州之旅 (2) — 石室聖心大教堂(石室)

這次廣州之旅重要參觀地點之一就是 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 雖然在歐洲看過很多漂亮的教堂,但在中國我還沒有親身看過。澳門沒有這種歌德復興式教堂,而我很喜歡這種風格。因為 石室 比較近我住的酒店,所以去了幾次。 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越秀區一德路,建築始於1863年,於1888年完成。教堂採用歌德復興式風格,全部牆壁、柱子以及雙尖塔都是用花崗岩石砌成,因此又被當地人簡稱為「石室」。這種全由花崗岩建造的大教堂全球為數不多,在全世界僅有四座,石室不僅是中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教堂,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不僅是重要的宗教場所,也是廣州著名的旅遊景點。 下午陽光灑在彩色玻璃上,投射出五彩斑斕的光。 建設過程 由於廣州沒有花崗石,全部石材均來自香港。這些石頭經過海運到廣州,再經人工加工和組裝。建造過程充滿挑戰,最初的兩位法國工程師因與中國人語言不通,加上工人欠缺相關經驗,建築進度緩慢。後來法國工程師又因健康問題提前離開,由石匠蔡孝接手,前後一共用了25年完成。 教堂的建造過程遇到重重困難,包括土地徵用、戰後民眾排斥洋人情緒高漲等問題,當時國人更認為教堂的尖塔會帶來厄運。在1869年,由於兩廣總督接到指示要禁止採石,教堂的工程被迫暫停,後又因中法戰爭(1884),民族排外情緒再次高漲,教堂遭洗劫。儘管經歷多重障礙,教堂最終在1888年竣工。 重要事件 石室聖心大教堂建成後,曾遭到多次破壞。 在抗日戰爭期間,廣州遭日軍空襲,教堂內的彩色玻璃損失過半,後來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炸毀鄰近的海珠橋時,亦導致教堂絕大部分玻璃被震壞。 新的彩色玻璃由一間菲律賓公司製造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查封,且遭紅衛兵嚴重破壞,連抗戰後僅餘的部分拿破崙時期彩色玻璃也全被打碎,教堂內的許多宗教設施受到破壞,一度淪為垃圾處理場,直到文革結束後教堂才得到修復,重新開放。1996年,石室聖心大教堂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室聖心大教堂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也是廣州歷史的見證者。 (以上歷史參考資料:  Wikipedia 及 當代中國 ) 在我到訪的其中一天,清場的時候, 工作人員見我們有幾個厚臉皮賴著不走的,就索性把門關上,我出去時他笑說以為我不想走呢。 教堂兩側有漂亮的騎樓 教堂與兩邊的騎樓挺合襯的 很可惜在早上到訪的時候光線照不到正面,晚上想再來拍攝, 到了後才發現教堂完全沒有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