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尋找足印.莫內」沉浸體驗展


因為疫情的關係,很久沒更新這個旅遊blog了。日前因為到香港參觀前深水埗配水庫,便順道看看還有甚麼好去處,結果發現有莫內的沉浸式體驗展。展覽原定1月15日結束,後來延期至2月26日。正價門票比較貴,要HKD288,執筆時用Klook仍然有情人節二人同行優惠,看Facebook發現不一定是情侶才可以使用,大人加小朋友亦可以享用這個優惠,每人只需HKD175(兩張合共HKD350),實在便宜得多。除此之外,用Klook還有買二送一的優惠,但是人均HKD192,多了一個人反而價格更貴。


是日為了慶祝本人的大壽,加上展覽快將完結,在這之前找到志同道合又有時間的人有點難度,所以單人票貴一點也豁出去了。出發之前一天看見門票也比較充足,所以決定到場才購買,時間上可以彈性一點。


展覽場地在戲曲中心旁邊,場地是一個臨時搭建的帳幕,場內不設洗手間,有需要的話在入場前可以使用戲曲中心的洗手間。



每場播放時間是36分鐘,每場之間會有短暫的小休,每節45分鐘,在預約時間15分鐘前可以開始進場,但只可以在等候的區域看看資料介紹,投影快將開始前才可以進場。觀眾須按預約時間進場,但是逗留時間則沒有限制。


如果大家用手機看這個blog post不妨把手機打橫一下,圖片會更清晰



入場後看到投影是投射在帳幕的四邊,佈置比想像中簡單。表演是以說故事的形式進行,由narrator以第一人稱的方法講述莫內的生平,購票時可選擇粵語或英語的場次,聽見“莫內”用廣東話介紹自己,起初感覺有點奇怪,但習慣了就好。觀眾不多,大約有十幾至二十人左右。







有比較就有傷害,對比之前在深圳看同類型的梵高展,這個展覽不止票價貴得多,場地佈置亦非常簡單,當日稍為大風,間中帳幕被風吹的時候,投影還會因偏離原定位置而變得有點模糊。不過這個展覽由200幅的作品製成,製作投影也是非常花功夫的。看完了第一場之後,老實說有點失望,不過既然不限逗留時間,當然要看到夠為止。本人是個喜歡拍照的人,遇到好東西就要拍下來報導一下及方便日後回味,既要忙著拍照又要欣賞表演,看一次怎會夠。之後那一場的人數更少,只有幾個人








看完第二次後感覺滿足了一些。之後看第三次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全個場地只有我一個人,不用怕拍到別人,也不用怕自己擋住別人,可以盡情地拍攝,感覺非常暢快及滿足(當然這對主辦單位來說並非好事,感覺有點幸災樂禍。😅) 雖然花費貴一點,但可以“包場”,看了三次終於覺得值回票價。






不知莫內如果在生的話,看到作品這樣被拼湊在一起有何感想。有些拼得不錯,有些卻有點奇怪。




看完“主菜”後,還可以到VR展區體驗一下虛擬的莫內世界,這個環節需要另外購票,在入場前和進場的門票一起購買,價格為HKD28。個人認為門票本身已很貴,實在應該把VR包括在內,不過既然來到,也不省那一點。網上看見有網民大讚這個VR,說比投影還精彩。體驗完這個VR後,果然沒有失望,(雖然不能確定這是否比投影更好。) 片段內容都是圍繞莫內的畫像,雖然動畫的繪製方式並不是跟照莫內的筆法,但是也很精彩,最喜歡就是車站煙霧瀰漫的那一幕,煙霧飄在眼前感覺很立體,如果去看這個展覽,就不要錯過這個VR。


總括來說,HK288這個價格實在貴了一點,個人認為HKD175的優惠價比較合理。如果不是生日加上太久沒有離開過澳門,未必會願意花這個金錢,不過由於這天玩得很開心,所以也認為是值得的。如果閣下可以購買優惠門票的話,本人也會樂意推介這個展覽。


有時間的話,不妨到旁邊的戲曲中心看看,設計也頗具特色的。




同日中午還參觀了深水埗配水庫,稍後會有另一個blog post介紹。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2025深圳快閃遊 — 南頭古城

南頭古城(南門) 這次在深圳有一整天的時間遊玩,原本想一天去 三 個地方,怎知在南頭古城竟逗留了大半天,不過因為本人一向都花很多時間看展覽,所以正常人可能半天就夠了。 我當日從天主教深圳聖保祿堂附近的位置進入古城,所以順道參觀了教堂。因為教堂正在準備宗教活動,所以只能在外面拍攝。 天主教深圳聖保祿堂 聽工作人員說這裡曾是孤兒院,綠色部分是後來加建的。 沿著南頭城街,上過斜坡,經過一所學校,便進入了南頭古城。 似乎不是正式入口 超級黑膠工廠 從這個入口進去,只見有幾間文青風的小店,一點古舊的踪跡都沒有。看見一間裝潢不錯的黑膠唱片店,便入去看看,唱片正在跳碟中,過了許久才有人換,實在有點煞風景,難以說服人購買,不過應該是個別情況吧。 超級黑膠工廠 店內有貓咪大搖大擺的休憩,聽說原來是野貓,店員提示大家不要亂摸。 神情有點惡 這隻比較雪白,還看見有飼料,不知是否也是野貓。 高貴的氣質 竹亭 再走前一點,看見一個很有特色的竹亭,原來是由越南建築師 武重義 (Vo Trong Nghia )設計的,怪不得這麼有東南亞色彩。竹亭建築線條優美,很值得一看,難得沒有大班人在這裡打卡,只見有市民在休憩,空氣中瀰漫著休閒的感覺。 竹亭設計線條優美 休憩好地方 此時可能已進入中山公園的範圍了,但不見有明顯標示,往前行一會,看見有北城牆遺址,看不出有甚麼特別,不說明的話還以為是普通石頭。 前方看上去好像沒甚麼特別,也看不到別人旅遊照片中的城門,所以便轉往東門再看。這個比之前的入口像樣一點,但後來發現原來平時看到的是南門。 一進去看見很多文青風的小店,風格感覺有點像珠海的北山大院。 看見立刻邁過去拿個好意頭 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這家賣甲馬產品的小店,產品揉合了傳統雲南大理的白族文化與現代設計,雖看簡介說甲馬比較著重實用性,畫風線條比較粗獷簡單,但看上去很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各種吉祥的意思,無論送禮自用都不錯。 傳統甲馬 失眠人士最大的心願 古城裡有不少嶺南建築,近來國內一片復古風,把現代的設計與舊建築融合,不但沒有違和感,還很有格調。 洗手間外有傳統的蚝殼牆 信國公文氏祠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由其弟文璧後人所建,祠中有文天祥作的詩,記得在中學讀過,但只對最後三句有印象。原來作詩的地點是現在澳門東岸的「伶仃洋」。本人的中史非常差,基本上過了測驗考試便忘得一乾二淨,因為當年對中史實在沒太大的興趣。...

珠海 一 深圳直通巴士訂票及乘搭方法

因為星期六參加了在香港/深圳一早出發的旅行團,而香港的酒店較貴,所以決定在前一日到深圳,又因星期五復活節假期開始,鍳於去年看到復活節大塞車的新聞,還是決定再早一日起行。(後來聽聞星期五Good Friday塞車的確嚴重,慶幸避開了。) 以往對於澳門居民來說,到深圳不太方便,筆者對上一次到深圳是為了看 梵高展 ,今次發現了珠海有直通巴士到深圳,走2024年6月才通車的深中通道,費用只是49.8人仔,相比坐船或乘金巴 經港珠澳大穚 方便及便宜。 珠海 一 深圳直通巴士訂票及乘 搭 方法 乘客可在微信掃QR code關注AA巴士,預先購票,對於澳門居民來說,最方便的上車地點是拱北公交站*(中珠二手手機城旁邊公交站),從拱北地下商場出來往前步行約十分鐘左右便到(見下圖)。到站後會看見穿著藍色背心的工作人員,如果已在網上購票,可向他們報上電話最後4個號碼。在筆者出發當日,巴士到車站的時間很準確。車身外型並不統一,但可向 工作人員詢問。 在上車前或會接到電話, 訂票時最好留下有效電話號碼。 站內可見穿著藍色背心的工作人員 以下是深圳的下車地點: 寶安中心地鐵站 深大地鐵站 車公廟地鐵站 深圳大劇院地鐵站 筆者下車地點為深大 地鐵站 ,需時約2小時,下車後往前幾步就有地鐵站,但該入口並無升降機。 在微信訂票時大家可以看到各站點的 預估 到達時間,當天因為交通暢順,所以無論上車和下車的時間都很準確。 在下兩篇將分享 本次在深圳的 住宿及旅遊景點南頭古城。 2025深圳快閃遊 — 住宿篇 2025深圳快閃遊 — 南頭古城

珠海斗門舊街的驚艷之旅

珠海斗門舊街的驚艷之旅 上回談到在斗門 瀝岐新村 的住宿體驗,而這次旅行的重頭戲,就是參觀斗門舊街和金台寺。在這篇就先分享一下斗門舊街的實拍照片吧。 斗門舊街也稱作斗門清朝古街, 位於斗門鎮中心, 為嶺南最早的洋人生活與經商地之一 。 這條500多米長的街道由加拿大牧師兼建築工程師嘉理慰等人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規劃設計,兩旁店鋪林立, 商住皆宜, 建築風格 揉合了歐美、南洋與中國傳統嶺南的精髓。 斗門舊街曾是珠三角南岸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如今仍保留着當年的繁華痕跡,處處透着舊時代的韻味。2021年被列為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建築看起來亮麗,原來曾在2022年完成了第一期修繕工程。 斗門舊街傳統騎樓 騎樓的設計最早可追溯至英國人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外廊建築,設計針對熱帶氣候,利於遮陽避雨。 後來在南洋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廣泛應用,許多華僑回流後,將這種實用設計帶回中國南方,形成今日所見的騎樓街景。 建築形成半開放式的走廊空間,既提供遮蔽,也促進街道的互動與商業活動。 騎樓設計反映了南方建築對氣候的智慧應對,也體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築美學。(若對這類建築有興趣,可對比一下筆者在捷克 Telč 看過的拱廊。) 筆者先後看過廣州、斗門和梧州的騎樓,結論就是:不要太早去看斗門舊街的騎樓。因為一旦看過,其他騎樓感覺就相對普通了。廣州和梧州雖然也有美麗的騎樓,但真正令我驚豔的,目前只有斗門舊街的騎樓。不過,如果大家沒有打算看遍天下間的騎樓,那麼當然首選最美的吧。(筆者住在澳門,其實新馬路的騎樓也很漂亮,在我看過的騎樓當中,個人認為僅次於斗門舊街 騎樓 。)  舊街曾有布匹店、百貨店、中藥店、米舖 和錢莊等不同店舖,現在所見大多是餐飲店和旅遊紀念品店,主要顧客是遊客。很多店舖雖已轉型,仍保留原有招牌,自己另外加上新招牌。如果你看到外面標示為中藥店或布匹店,賣的卻是地道小食,不要感到奇怪。 美華章商行舊址 週末以外人流不多,下午五點商舖便陸續打烊,只有少數在七點後仍在營業。 個人特別喜歡這幾間店舖,外牆裝飾工藝精巧,在傍晚陽光下格外好看。 這間勝蘭號背後原來有段特別的歷史。據說在1928年,斗門舊街曾發生一場大火,磚木房屋如火燒連環船般焚毀,舊街東側的房屋幾乎全線遭破壞,唯獨這間 勝蘭號倖免於難,就像澳門大三巴牌坊般奇蹟避過一劫。 放學時間有不少學生經過 這家蛋捲店前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