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澳之旅張家界五天遊 (下)

第四天

之前導遊告訴我們酒店早餐不好吃,只有些粥、饅頭、米線,拿米線還需排隊,我們幾乎想吃杯麵算了。但後來去看看發覺也不是太差,進去時每人首先派一隻烚蛋,米線不用等,而且其實也好吃的,其他則一般吧。所以導遊領隊的話不能盡信,他們的常用技巧就是把大家的期望調得很低,令大家最後的感覺不太差。去之前領隊說湘菜又辣又油,建議大家如不習慣的話可自備乾糧。後來發現旅行社其實也有提點廚師迎合一下我們的口味,很多餸菜都沒有加辣,部分菜只是微辣,他們的辣椒本身其實不算很辣,一向怕胃痛上火的我也能接受。不知是否因為運動量大,加上辣椒能去濕,旅行前幾天一直消化不良的我竟然很好胃口。


這天天氣相對好,只是間中有微雨。早餐後乘車前往墨戎湘西苗寨,車程約個多小時。

接待我們的苗族姑娘也挺漂亮的

以下是苗寨的一些照片。



一進場便有幾位苗族婦女唱歌及敬酒歡迎我們,我試了一小口白米酒,味道也不錯,但酒精濃度似乎不低,一向沒喝慣酒的我淺賞了一口後,便把酒杯放下。現場有攝影師為大家與苗族婦女拍照,在苗寨出口處會有沖曬好了的照片給遊客購買。

歡迎我們的苗家婦女,最左面的那位神色有點憂鬱。





之後有婚嫁傳統的展示有男圑友被邀請扮演新郎。可惜本人之前忙於拍照及看手工藝品,進去時人太多看不到甚麼。

只能完場後拍一張

沿途看見的房屋

我們後來被邀請到一間屋坐下來, 一個個坐在細小的木櫈上,聽導遊姑娘講解更多的苗族歷史及傳統。 坐在屋裏很有氣氛,但屋內不能拍照。( 原因聽不清楚,是和傳統迷信有關。)

銀器對苗族來說有相當重要的價值,他們傳統上會用銀煮水喝,認為這對身體健康,據說這個習俗已得到現代科學的證明,因銀會釋放銀離子,能夠消毒及淨化水質。苗族導遊還親自示範,在銀器載著的水上滴了些顏料,不久後便染黑了水,但很快後水又回復清澈原貌,是銀真的發揮了淨化能力,還是只是些化學小把戲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苗族家裏有小孩誕生,親友們都會送上銀器祝福。此外,結婚前男方會讓女方戴上銀手鐲,過一段時間之後男家取回,如果顏色轉黑,代表女方身體不好(是否屬實就不得而知),婚事可能就此告吹,甚麼“不論健康或疾病都會愛對方”這套似乎在這裡行不通。 此外他們還有試婚的習俗,男士們聽到先不要羨慕,這只是有名無實的夫妻, 男士還要幹三年苦活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新郎在試婚期間住女家,打地鋪時腳向屋內,意思是希望他會留在這間屋。(客人則腳朝外。)

苗族過去是個飽受戰亂影響的民族,屋柱於戰亂時會一併拿走。 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可惜因為本人的普通話不太靈光, 所以部分細節聽不清楚。

最後他們向我們推銷了一種名為古丈毛尖的茶葉,喝上去還不錯, 父親買了幾盒做手信, 但後來他說買回來的味道較淡。(我還沒有試過,不太清楚。)

聽完歷史後,我們便前往買銀器的地方, 沿途看到不少人在售賣些木製玩具、手工藝品及雜貨。 我買了些百合,看上去好像不錯, 而且頗便宜,但是買回來後發覺味道頗澀。 父母還買了些杜仲筷子, 用來吃飯不知會否健康一點?

木頭玩具最吸引


沿途中可見苗族男士打造銀器

來到賣銀器的地方,他們說有國家認可,而且如果品質有問題的話可以退回,換取價格相等的貨品, 但我想沒有多少人會專程回來換吧。 我也買了隻銀鐲,看上去品質也像不錯的,還有認證, 想用來煲水喝,但至今仍未有勇氣試, 還是戴戴算了。

之後來到吃午飯的地方,餐館看上去有點像拍古裝片中的茶樓客棧, 一個個紅色的燈籠在風中飄揚, 感覺很有特色。 

上菜的速度比平時慢,但是餸菜來到時都是新鮮剛煮好的,味道也不錯。

丸子(右下)最好吃


臨走時又拍了些照片


離開苗寨後,便前往矮寨景區。 這裏的洗手間出奇地整潔,還有厠紙提供, 應該是本次旅行中最完美的公廁。 來到後沒有下雨,偶爾還有些少陽光。 導遊說這個景點是近年新開發的,而且價格比較貴,因此比較少遊客。 雖然山沒有武陵源風景區的特別, 但是也不錯的,而且因為天氣好,能見度高,能夠清楚看到山峰的形態,不過就拍不出雲霧繚繞的仙境模樣了。全程基本上不走回頭路,見到好風景就要立刻拍下來。遊客的確不太多,間中才有一班遊客經過,旅行就要像這樣才好。








行到中途還有玻璃棧道, 可能是因為腳下有些樹枝及植物擋住, 感覺不算太嚇人。但路面濕滑,要步步為營。


之後便來到矮寨大橋,此橋橫越德夯峽谷,創下了世界四個第一。根據中時新網聞報導:"大橋主跨1176米,為世界峽谷跨徑最大懸索橋;首次採用塔、梁完全分離的結構設計方案;首次採用「軌索滑移法」架設鋼桁梁;首次採用岩錨吊索結構,並用碳纖維作為預應力筋材。" 其中軌索滑移法更是由大橋指揮長陳明憲提出,是中國人首先發明的。(瀟湘晨報)(可惜上網一查之後發現陳明憲後來因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死緩,真是令人唏噓。)

矮寨大橋



之後便乘坐升降機到橋底附近,這裡的風景非常不錯,可遠眺被山巒環抱的矮寨。




帶了一支長鏡,可清楚拍到矮寨的房屋。

用廣角鏡再拍一張

大橋的底部

每逢有車輛經過, 橋下都能感受到,加上些微畏高,感覺刺激


完成一天精彩的旅程後,又是晚飯時間。是日晚餐也不太差,其實只有頭兩天的比較遜色吧。



晚上入住Crowne Plaza,這也是我們本次旅程中設備最好的酒店,窗外景色也不錯。比起之前幾間酒店,這間酒店的防疫意識強得多,我們需出示核酸紙質證明及健康碼才可入住,升降機門外有紙巾提供,讓住客用來按升降機按扭,升降機入面有酒精搓手液及紙巾提供,不過有點奇怪的是有個垃圾桶在入面(可能是用來放按升降機按扭用的紙巾吧)。唯一可惜的是雖然我們住非吸煙層,但有些住客依然在房間內吸煙,我們的房間也有少許煙味。換另一間房也是有煙味,最後有職員為我們做除煙處理,但感覺上只是用檸檬味的空氣清新劑來掩蓋味道。雖然可以開窗,但只能用遙控器開最上方其中一面窗,而且窗不能開得很大,早上醒來時還是感到有些少煙味。有住客更在升降機內吸煙,十分不文明。但撇除這些問題,這間酒店也是不錯的。

門口比較簡單

窗簾也是要用遙控開的,按鍵有點遲鈍。

浴室的設計不錯,廁所及淋浴地方分別有另一扇門,使用時關上,另一個住客就可以用洗手盆及廁所/淋浴間了。(不過門是磨沙的,還是有少許透光。)


隔著玻璃拍的窗外景色

出去購物時剛好是“藍色時分”

因為明天早上還要很早起床,所以即使今天旅程比較早完結,我們晚上也沒有出外逛,其實附近還有個乾州古鎮,只需十多分鐘的車程便可到達,如果不是怕累的話也想出去看看,但連日晚睡早起及走這麼多路,實在不能再透支體力了。最後只有到附近的超市買些杯麵零食(因為明天行程不包午餐和晚餐。)

在超市看到這些可愛得來又帶點醜的糕點


第五天

早餐種類不算多,但質素不錯。 (可惜為了爭取睡眠時間,早上總是很匆忙,沒能拍照為大家報導了。)

今天早上7:15分就出發了,最後一站就是鳳凰古城,雖然前晚已經去過,但是晚上的景色和早上的截然不同,沒有璀璨的霓虹燈照耀下,感覺上古樸多了。 有圑友奇怪為甚麼要走回頭路,乾脆最後一晚住在鳳凰古城不就好嗎(原本行程也是這般安排),從吉首到鳳凰古城走一程也差不多用一小時。但其實現在這個安排也有好處的,因為今天早上要很早起床,如果昨天晚上還要夜遊鳳凰古城的話,想必沒甚麼時間睡覺吧,(當然留在鳳凰古城的話可以晚一點出發)。 而且最後一晚住在最差的酒店,感覺有點反高潮。(根據本人過往的經驗,通常最好的酒店都被安排在最後一晚。)


著名的劉氏薑糖

古色古香的街道


製作木錘酥

北門城樓










地道小吃炸小螃蟹

另一特色小吃炸黑臭豆腐

虹橋上的商店


當天水位頗高






餐館也水浸了





售賣刺繡的婆婆

這個景點參觀時間約三小時,之後便開始回家的路程。今天和第一天一樣,大部分時間都在乘撘交通公具。間中導遊在車上說些笑話唱唱歌,當然還少不了繼續向我們推銷產品。他之前推銷時還很坦白地告訴我們他會賺多少差價,說現在收入不太好,希望大家讓他賺些錢。最後一天還告訴我們,在我們幫他買東西之前,他也沒這麼好笑容,真的是坦白到不行。(但是其實買之前態度也不算差的。)之後一邊收錢時還一邊說他一收錢就特別興奮,真是現實得來很老實。雖然好像有點市儈,不過總比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雙面人好。其實他也算不錯了,最後一天讓我們選擇甚麼時間集合,雖然大家也覺得7:15am分很早,不過他游說我們早點出發可遊覧長一點時間,今天的行程雖然也有少許趕,不過感覺時間還算充足,沒有早起半個鐘的話,應該只能走馬看花了。

回程時窗外的景色



回程連休息時間(加起來約一小時)需乘六個半小時的車才到達衡山東站,中途兩個休息站有便利店、自助餐館及賣小吃和麵條的店舖,但期望不要太高。到達衡山東站後再乘高鐵到廣州南,回到珠海已是十時多了。


旅程就此完滿結束,希望這波疫情能快點完結,大家又能再安心旅遊吧。

—————————————————————————

以下是本人在這次旅程拍攝的精華片段,有興趣可以點撀一下。喜歡的話請到Youtube按個讚及訂閱我的頻道喔。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建築奇觀:珠海金灣市民藝術中心

早前讀過有關珠海新地標金灣市民藝術中心的報導,喜歡欣賞建築的我,昨天終於有機會一睹其風采。這座被譽為「 2023 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建築」之一的藝術中心,由全球知名的 Zaha Hadid Architects 操刀,中心坐落於金灣區航空新城,剛在去年 11 月中開幕,是一座集表演藝術中心、科學中心和藝術博物館三大場館於一體的文化設施。 根據 ZHA ,屋頂結構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南方候鳥飛行時的V字形。 中心設計相當環保,景觀設計和周邊湖泊貫徹了珠海的 「海綿城市」計劃,該計劃旨在利用水生動植物過濾污染物,並對城市至少 70% 的雨水進行再利用。 灌溉系統中的感測器可根據濕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來調節用水量。此外,建築採用了雙層隔熱玻璃以提高隔熱性能,屋頂天蓬則採用有孔鋁板遮陽,面板上的孔大小不一,以迎合各個內部空間對陽光的不同需求。  最佳的拍攝角度應該就是從高空拍攝屋頂,可惜本人暫時還沒有航拍機。不但沒有航拍機,匆匆出門時連相機也忘了帶😅,大家現在看到的都是手機貨,有機會重遊的話或許再更新一下圖片吧。 中心旁邊就是華發商都,個人認為還是香洲區那間比較漂亮,不過如果過來參觀金灣藝術中心的話,有個大型的購物中心在旁邊也是挺方便的。 晚飯後準備走的時候,才發現有音樂噴泉表演,這個小小的驚喜為這個 day trip 劃上完美的句號。 如果我是珠海人的話,一定會為這個新地標感到自豪,作為隔鄰的澳門人,也慶幸週邊城市有愈來愈多值得去的地方。繼日月貝後,珠海從此又多了一個耀眼的現代建築了。 ——————————————————— 旅遊小筆記:窮遊黨花兩元乘巴士過去就行了(在拱北關口附近的總站上車,乘搭K5或K8,然後轉乘540或541),需時個半小時左右;想節省時間的可以乘坐的士,約40分鐘左右可以到達。

廣州之旅 (3) — 沙面島:在廣州體驗歐洲風情

沙面島位於廣州市荔灣區, 擁有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歐洲 風格 建築, 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區。沙面早在宋朝已是廣州重要商埠,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曾淪為英國和法國的租界,雖然這段歷史對中國來說不太風光,但卻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西式建築。 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及四十多家洋行在也曾在此經營。 島上歐陸風情建築林立,綠樹成蔭,當中有過百棵樹的樹齡在一百年以上,漫步在寧靜優雅的街道當中,令人感到十分悠閒舒適。 多年前當我還在唸書時,一位來訪澳大的教授想前往廣州旅遊一天,需要翻譯員協助,聽聞這位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的語言學著作,而且我又可以趁機會賺些零錢,便二話不說答應了。因時間所限,他的行程主要是參觀沙面。雖然只和他相處了大半天,但他的話令我獲益良多,這次沙面之旅令當年的回憶又再湧現。當年我正準備第一次去歐洲旅行,很喜歡外國文化,在言語間他看出我對中國文化不太感興趣。他沒有直接說甚麼,只是說他年輕時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如今老了,發現自己骨子裡還是個美國人,有著各種典型的美國人喜好。雖然我沒有因他的話立刻改變,但這番話一直留在我心裡,日後我漸漸發現中國文化也是很有意思的,各種文化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現在人到中年,發現自己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會吃中菜、看中醫、在晴天時打傘。很慶幸當年去葡萄牙有再找他,見面時他說很久沒見我,以為我可能不會去找他了,沒想到他還會想起我。可惜的是,退休後沒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了,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當年第一次來到沙面島,因為行程匆忙,沒能好好欣賞這裡的景色。 這次終於有機會慢慢遊覽這座小島。 沙面島面積不算大,不過因為花了頗多時間拍照,我從早上一直逛到下午五點半左右。  我從酒店經由上下九步行街一路徒步前往,過了天橋、跨過一條河流後,便進入了沙面島。 這個有朝氣的鵝蛋黃是我最喜歡的顏色 島上種滿了整齊的樹 特色建築 教堂 沙面島上有兩座教堂,一座是 仿 哥德式 風格,一座是 仿古 羅馬式風格,是沙面島的標誌性建築。 - 露德聖母堂 露德聖母堂(法語:Chapelle Notre-Dame de Lourdes) 位於沙面大街14號, 建成於1890年,當時位處法租界內, 原 為法國領事館的教徒而設, 是一座仿哥德式的小型天主教堂。  這座教堂 外型比較簡單,喜歡看教堂的我感覺沒有太大的驚喜,但路過也可以看看。...

廣州之旅 (2) — 石室聖心大教堂(石室)

這次廣州之旅重要參觀地點之一就是 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 雖然在歐洲看過很多漂亮的教堂,但在中國我還沒有親身看過。澳門沒有這種歌德復興式教堂,而我很喜歡這種風格。因為 石室 比較近我住的酒店,所以去了幾次。 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越秀區一德路,建築始於1863年,於1888年完成。教堂採用歌德復興式風格,全部牆壁、柱子以及雙尖塔都是用花崗岩石砌成,因此又被當地人簡稱為「石室」。這種全由花崗岩建造的大教堂全球為數不多,在全世界僅有四座,石室不僅是中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教堂,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不僅是重要的宗教場所,也是廣州著名的旅遊景點。 下午陽光灑在彩色玻璃上,投射出五彩斑斕的光。 建設過程 由於廣州沒有花崗石,全部石材均來自香港。這些石頭經過海運到廣州,再經人工加工和組裝。建造過程充滿挑戰,最初的兩位法國工程師因與中國人語言不通,加上工人欠缺相關經驗,建築進度緩慢。後來法國工程師又因健康問題提前離開,由石匠蔡孝接手,前後一共用了25年完成。 教堂的建造過程遇到重重困難,包括土地徵用、戰後民眾排斥洋人情緒高漲等問題,當時國人更認為教堂的尖塔會帶來厄運。在1869年,由於兩廣總督接到指示要禁止採石,教堂的工程被迫暫停,後又因中法戰爭(1884),民族排外情緒再次高漲,教堂遭洗劫。儘管經歷多重障礙,教堂最終在1888年竣工。 重要事件 石室聖心大教堂建成後,曾遭到多次破壞。 在抗日戰爭期間,廣州遭日軍空襲,教堂內的彩色玻璃損失過半,後來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炸毀鄰近的海珠橋時,亦導致教堂絕大部分玻璃被震壞。 新的彩色玻璃由一間菲律賓公司製造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查封,且遭紅衛兵嚴重破壞,連抗戰後僅餘的部分拿破崙時期彩色玻璃也全被打碎,教堂內的許多宗教設施受到破壞,一度淪為垃圾處理場,直到文革結束後教堂才得到修復,重新開放。1996年,石室聖心大教堂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室聖心大教堂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也是廣州歷史的見證者。 (以上歷史參考資料:  Wikipedia 及 當代中國 ) 在我到訪的其中一天,清場的時候, 工作人員見我們有幾個厚臉皮賴著不走的,就索性把門關上,我出去時他笑說以為我不想走呢。 教堂兩側有漂亮的騎樓 教堂與兩邊的騎樓挺合襯的 很可惜在早上到訪的時候光線照不到正面,晚上想再來拍攝, 到了後才發現教堂完全沒有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