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6月, 2023 起發佈的文章

廣州之旅(4) — 荔灣湖公園、泮塘五約、荔灣博物館

荔灣湖公園 廣州素有「東山少爺,西關小姐」的說法,這句話反映了廣州不同地區的文化和社會特徵。東山歷史上曾是廣州達官貴人和有權勢人士的聚居地,東山少爺指的就是住在東山的官家子弟*;西關是廣州商業繁華區,西關小姐就是住在西關的富家女子,既有文化學識,打扮也入時。 *有說東山少爺通常都接受了西式教育,思想開明。也有指東山少爺實際上指的是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那個說法屬實,就不得而知。 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是體驗廣州西關文化的其中一個地方。區內景點眾多,這次本人去了荔灣湖公園,公園綠葉成蔭,湖光粼粼,是休憩的好地方。這裡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澳門的盧九花園,不過面積大很多。 公園旁邊是泮塘五約,「約」最早是一種鄉村組織的名字,相當於一個自然村落。泮塘五約為多姓宗族共居的鄉土聚落,始建於宋朝,擁有900多年曆史,罕有地保留著完整清代格局。 裡面有嶺南風格的民居,有居民聚在一起下棋,過著悠閒時光。 下棋 鄉村生活氣息濃厚 中途累了坐下來點了個豬紅湯,也只是5元。 此外,旅遊區內還有荔灣博物館,是廣州市首個區級博物館,可惜這次因時間不足,只能匆匆參觀其中一個展區——陳廉伯故居。故居修繕後於2023年向公眾開放,建築風格美麗,當中有被譽為「廣州最美旋轉樓梯」及許多精緻的展品。個人認為博物館比 荔灣湖公園吸引,如果時間有限又對建築和歷史比較感興趣的話,建議先參觀這裡。 陳廉伯故居 被譽為「廣州最美旋轉樓梯」 周邊景貌 附近的 Starbucks 很有嶺南風 因為沒有時間看完,有機會重遊廣州的話,荔灣博物館應該是我會再去的地方。 本文部分曾 刊載於 澳門日報 (2025年2月22日)

廣州之旅 (3) — 沙面島:在廣州體驗歐洲風情

沙面島位於廣州市荔灣區, 擁有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歐洲 風格 建築, 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區。沙面早在宋朝已是廣州重要商埠,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曾淪為英國和法國的租界,雖然這段歷史對中國來說不太風光,但卻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西式建築。 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及四十多家洋行在也曾在此經營。 島上歐陸風情建築林立,綠樹成蔭,當中有過百棵樹的樹齡在一百年以上,漫步在寧靜優雅的街道當中,令人感到十分悠閒舒適。 多年前當我還在唸書時,一位來訪澳大的教授想前往廣州旅遊一天,需要翻譯員協助,聽聞這位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的語言學著作,而且我又可以趁機會賺些零錢,便二話不說答應了。因時間所限,他的行程主要是參觀沙面。雖然只和他相處了大半天,但他的話令我獲益良多,這次沙面之旅令當年的回憶又再湧現。當年我正準備第一次去歐洲旅行,很喜歡外國文化,在言語間他看出我對中國文化不太感興趣。他沒有直接說甚麼,只是說他年輕時也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充滿好奇,但如今老了,發現自己骨子裡還是個美國人,有著各種典型的美國人喜好。雖然我沒有因他的話立刻改變,但這番話一直留在我心裡,日後我漸漸發現中國文化也是很有意思的,各種文化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現在人到中年,發現自己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人,會吃中菜、看中醫、在晴天時打傘。很慶幸當年去葡萄牙有再找他,見面時他說很久沒見我,以為我可能不會去找他了,沒想到他還會想起我。可惜的是,退休後沒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了,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一切安好。 當年第一次來到沙面島,因為行程匆忙,沒能好好欣賞這裡的景色。 這次終於有機會慢慢遊覽這座小島。 沙面島面積不算大,不過因為花了頗多時間拍照,我從早上一直逛到下午五點半左右。  我從酒店經由上下九步行街一路徒步前往,過了天橋、跨過一條河流後,便進入了沙面島。 這個有朝氣的鵝蛋黃是我最喜歡的顏色 島上種滿了整齊的樹 特色建築 教堂 沙面島上有兩座教堂,一座是 仿 哥德式 風格,一座是 仿古 羅馬式風格,是沙面島的標誌性建築。 - 露德聖母堂 露德聖母堂(法語:Chapelle Notre-Dame de Lourdes) 位於沙面大街14號, 建成於1890年,當時位處法租界內, 原 為法國領事館的教徒而設, 是一座仿哥德式的小型天主教堂。  這座教堂 外型比較簡單,喜歡看教堂的我感覺沒有太大的驚喜,但路過也可以看看。...

廣州之旅 (2) — 石室聖心大教堂(石室)

這次廣州之旅重要參觀地點之一就是 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 雖然在歐洲看過很多漂亮的教堂,但在中國我還沒有親身看過。澳門沒有這種歌德復興式教堂,而我很喜歡這種風格。因為 石室 比較近我住的酒店,所以去了幾次。 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越秀區一德路,建築始於1863年,於1888年完成。教堂採用歌德復興式風格,全部牆壁、柱子以及雙尖塔都是用花崗岩石砌成,因此又被當地人簡稱為「石室」。這種全由花崗岩建造的大教堂全球為數不多,在全世界僅有四座,石室不僅是中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教堂,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不僅是重要的宗教場所,也是廣州著名的旅遊景點。 下午陽光灑在彩色玻璃上,投射出五彩斑斕的光。 建設過程 由於廣州沒有花崗石,全部石材均來自香港。這些石頭經過海運到廣州,再經人工加工和組裝。建造過程充滿挑戰,最初的兩位法國工程師因與中國人語言不通,加上工人欠缺相關經驗,建築進度緩慢。後來法國工程師又因健康問題提前離開,由石匠蔡孝接手,前後一共用了25年完成。 教堂的建造過程遇到重重困難,包括土地徵用、戰後民眾排斥洋人情緒高漲等問題,當時國人更認為教堂的尖塔會帶來厄運。在1869年,由於兩廣總督接到指示要禁止採石,教堂的工程被迫暫停,後又因中法戰爭(1884),民族排外情緒再次高漲,教堂遭洗劫。儘管經歷多重障礙,教堂最終在1888年竣工。 重要事件 石室聖心大教堂建成後,曾遭到多次破壞。 在抗日戰爭期間,廣州遭日軍空襲,教堂內的彩色玻璃損失過半,後來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炸毀鄰近的海珠橋時,亦導致教堂絕大部分玻璃被震壞。 新的彩色玻璃由一間菲律賓公司製造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查封,且遭紅衛兵嚴重破壞,連抗戰後僅餘的部分拿破崙時期彩色玻璃也全被打碎,教堂內的許多宗教設施受到破壞,一度淪為垃圾處理場,直到文革結束後教堂才得到修復,重新開放。1996年,石室聖心大教堂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室聖心大教堂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也是廣州歷史的見證者。 (以上歷史參考資料:  Wikipedia 及 當代中國 ) 在我到訪的其中一天,清場的時候, 工作人員見我們有幾個厚臉皮賴著不走的,就索性把門關上,我出去時他笑說以為我不想走呢。 教堂兩側有漂亮的騎樓 教堂與兩邊的騎樓挺合襯的 很可惜在早上到訪的時候光線照不到正面,晚上想再來拍攝, 到了後才發現教堂完全沒有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