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廣州之旅重要參觀地點之一就是石室聖心大教堂(石室),雖然在歐洲看過很多漂亮的教堂,但在中國我還沒有親身看過。澳門沒有這種歌德復興式教堂,而我很喜歡這種風格。因為石室比較近我住的酒店,所以去了幾次。
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越秀區一德路,建築始於1863年,於1888年完成。教堂採用歌德復興式風格,全部牆壁、柱子以及雙尖塔都是用花崗岩石砌成,因此又被當地人簡稱為「石室」。這種全由花崗岩建造的大教堂全球為數不多,在全世界僅有四座,石室不僅是中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教堂,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不僅是重要的宗教場所,也是廣州著名的旅遊景點。
![]() |
下午陽光灑在彩色玻璃上,投射出五彩斑斕的光。 |
建設過程
由於廣州沒有花崗石,全部石材均來自香港。這些石頭經過海運到廣州,再經人工加工和組裝。建造過程充滿挑戰,最初的兩位法國工程師因與中國人語言不通,加上工人欠缺相關經驗,建築進度緩慢。後來法國工程師又因健康問題提前離開,由石匠蔡孝接手,前後一共用了25年完成。
教堂的建造過程遇到重重困難,包括土地徵用、戰後民眾排斥洋人情緒高漲等問題,當時國人更認為教堂的尖塔會帶來厄運。在1869年,由於兩廣總督接到指示要禁止採石,教堂的工程被迫暫停,後又因中法戰爭(1884),民族排外情緒再次高漲,教堂遭洗劫。儘管經歷多重障礙,教堂最終在1888年竣工。
重要事件
石室聖心大教堂建成後,曾遭到多次破壞。在抗日戰爭期間,廣州遭日軍空襲,教堂內的彩色玻璃損失過半,後來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炸毀鄰近的海珠橋時,亦導致教堂絕大部分玻璃被震壞。
![]() |
新的彩色玻璃由一間菲律賓公司製造 |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被查封,且遭紅衛兵嚴重破壞,連抗戰後僅餘的部分拿破崙時期彩色玻璃也全被打碎,教堂內的許多宗教設施受到破壞,一度淪為垃圾處理場,直到文革結束後教堂才得到修復,重新開放。1996年,石室聖心大教堂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室聖心大教堂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也是廣州歷史的見證者。
![]() |
教堂兩側有漂亮的騎樓 |
![]() |
教堂與兩邊的騎樓挺合襯的 |
很可惜在早上到訪的時候光線照不到正面,晚上想再來拍攝,到了後才發現教堂完全沒有燈光,漆黑一片,實在浪費了這麼漂亮的教堂。可是後來我在網上發現教堂亮了燈的照片,可見不是沒有燈光設施,而是節省能源罷了。個人認為可以十時後把燈光關掉,在美觀與環保之間保持平衡。
![]() |
晚上漆黑一片 |
教堂附近有很多傳統的街道及店舖,適合喜歡拍攝這類題材的朋友。
開放時間
之前看旅遊書說只有星期日才能進入教堂內部,但我進去後發現除了星期一或有彌撒的時候之外都開放。以下為教堂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五
9:00-11:30
14:30-17:00 (聖堂、鐵門)
週六
9:00-14:30 (聖堂)
9:00-17:00 (鐵門)
週日(主日)
13:00-14:30 (聖堂)
7:00-17:00 (鐵門)
週一(休息) (不對外開放)
延伸閲讀: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