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廣州之旅 (1) — 越秀區 (酒店及飲食篇)

以往除了幾次探親外,甚少會到廣州。對上一次已是十多年前,那時有點不太愉快的事要辦,沒有去甚麼旅遊景點,當時對廣州的感覺依然很差,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馬路和車內的空氣都很混濁,無論把車窗打開或關上都感到呼吸困難,多年來一直認為沒有必要的話,不會去廣州。

後來隨著國家發展,聽到廣州先進了很多,眼見鄰近澳門的珠海也改變了不少,加上有天看到石室的圖片,驚訝自己竟然不知道廣州有這樣漂亮的教堂,說來實在慚愧。唯一令我對前往大陸旅遊卻步的是支付系統,現在大陸幾乎都不用現金,而我卻遲遲未研究怎麼申請,拿出皺巴巴的人民幣既怕被人取笑,更怕人家沒錢找。隨著疫情過去,旅遊的機會又來了,終於立定決心解決這個問題。當成功申請了電子支付的一刻,感覺終於可以暢通無阻了!

疫情後第一次單獨自由行,雖然是短途旅行,但已令我感到相當興奮。不久前與爸媽跟圑到清遠也玩得很開心,不過solo trip感覺還是特別自由和刺激。

第一天到達廣州,真的覺得非常新鮮,雖然還是在廣東地區,但是對久沒旅行的我,已足夠令我相當興奮,走在街上時嘴角一路藏不住微笑。我一直比較喜歡一些老舊的傳統建築,我選擇的越秀區正好有很多這種類型的建築,在澳門這種建築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到步首先往柏曼酒店放下行李,酒店位於廣州越秀區海珠中路,距離地鐵站不算近也不算遠,感覺這區景觀和越南胡志明市有點相似到了酒店,接待員基本上都不會廣東話,可能因為接待的旅客很多都是從其他省份來吧,況且大部分內地人都可以說普通話了。不過街上說廣東話的人比我想像中多,而且和澳門的口音沒甚麼區別,感覺比鄰近的珠海還要親切。不過我也是要加緊學習一下普通話了。

辦好手續便到房間安頓一下,房間偏小,感覺有點壓抑。沒有地方掛衣服,也沒有太多地方可以放東西。浴室也頗迷你,毛巾要掛在廁所對上,淋浴的地方就在廁所旁邊不過設施感覺還算新,有電視(雖然基本上沒有看)每天也有一瓶礦泉水,花灑的出水和水溫都很穩定。習慣窮遊的我,再簡陋的青年旅舍我也住過,要求實在不高(雖然現在儘量都要有個浴室),這間房雖小但設施還算齊全,唯一最不滿意的是有煙味,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死罪。他們標榜全酒店禁煙,但一進房間就能聞到煙味,連升降機間中也有煙味。房間有個窗戶,但外面的空氣也不是很新鮮,間中也有煙味飄入來。不過這是內地酒店常見的問題,在更高級的酒店的非吸煙樓層也可能有煙味,撇除這個問題,房間還算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酒店附近有幾家小型超市及很多食肆,非常方便。

154cm的身高,頭頂墊個枕頭,雙腳已經剛好到達床尾。

浴室頗迷你但新淨

洗髮水和沐浴露質量都還可以,要求不高的話可以不用另外購買。


酒店附近其實沒有甚麼著名景點,喜歡到旅遊熱點打卡的人或許不會太喜歡這區,喜歡繁華鬧市的可能更會覺得這區有點落後,但喜歡傳統建築及文化的我卻挺喜歡這裡。


酒店附近的景觀

被評定為歷史建築的民居

紅色燈籠帶有濃濃的中國風

有點令我想起胡志明市

老廣州的味道

酒店附近有間有點特色的房子,是廣州市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免費開放參觀,裡面不算很特別但對滿族歷史有興趣的話參觀一下也無妨。

廣州市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
廣州市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

這區一大優點是食物普遍便宜又好吃,「食在廣州」並不是浪得虛名的。以下是部分本人嘗過的食物的點評。

1. 鮮肉雲吞麵

初到步隨便在惠福西路找間麵店醫肚,韭黃湯底和麵都不錯,雲吞就正常水準吧,價格只是11元人民幣。老闆娘和其中一位食客都很友善,我問她們附近的超市在哪裡,他們都很樂意回答,還告訴我哪家更便宜。

2. 荔灣艇仔粥

第一天晚上到了一家叫林記的粥店,牆上貼了很多名人的照片及傳媒報導我點了一碗荔灣艇仔粥,17元非常足料,之後才想起附近的荔灣區,翻查一下資料,原來這粥的起源就是在荔灣區的荔枝灣,由稱為疍家人的水上人家在船上販賣,真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新浪網看看這篇文章。)看到他們貼了阿蘇介紹油香餅的照片,其實也很想嘗試,但擔心熱氣和油膩,等待以後再來試,但最後還是沒有機會,因為附近實在有太多東西可以吃。(之後有一天回去吃了一碗招牌咸瘦肉粥,確實比較咸,而且料也不多,個人寧願多花四元吃碗艇仔粥。)

足料荔灣艇仔粥


3. 炒粿條

這間位於一德路地鐵站旁的揭陽粿條湯是本人這次旅程其中最喜歡的食店之一。在這個七天之旅我一共來了三次,第一次點了一份炒粿條,粿條份量大又夠鑊氣,只需15元,單是粿條已經超值,還送一碗益母草湯,料也很足。

看見圖片肚子又餓了

單點益母草湯的話料更多,還有扎肉。


4. 玉米汁


幾乎每天早上都在酒店旁的外賣小食店買杯四元的鮮榨玉米汁,清甜好喝又不貴。離酒店遠一點有家賣三元的,不過未試過,通常只在早上看到玉米汁,晚一點就售光了。

5. 筒骨桂林米粉

外貌平平無奇,卻是我美味的回憶之一

在海珠中路一間粉麵舖(可惜沒有記下名字),點了個筒骨桂林米粉,最欣賞的是那些桂林米粉,很有嚼勁,湯底也不錯,筒骨也很好吃,他們還寫著說含有高鈣呢,連日曬了這麼多太陽,身體多了維他命D,加起來有夠補骨了。

6. 糖水甜品

這間其實還沒試過,不過價格很吸引,可是每次經過時不是肚子已飽了就是舖頭關門了。


總括來說,這區適合喜歡看傳統建築及民生社區、找便宜好吃的budget traveller,隨便找一間食店也不會太差。如果你喜歡住在繁華鬧市,到大商場購物玩樂的話,北京路步行街一帶的酒店可能更適合你。

接下來就要介紹本人這次旅程的重要參觀地點了。(未完待續)

延伸閲讀:

廣州之旅 (2) — 石室聖心大教堂(石室)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2025深圳快閃遊 — 南頭古城

南頭古城(南門) 這次在深圳有一整天的時間遊玩,原本想一天去 三 個地方,怎知在南頭古城竟逗留了大半天,不過因為本人一向都花很多時間看展覽,所以正常人可能半天就夠了。 我當日從天主教深圳聖保祿堂附近的位置進入古城,所以順道參觀了教堂。因為教堂正在準備宗教活動,所以只能在外面拍攝。 天主教深圳聖保祿堂 聽工作人員說這裡曾是孤兒院,綠色部分是後來加建的。 沿著南頭城街,上過斜坡,經過一所學校,便進入了南頭古城。 似乎不是正式入口 超級黑膠工廠 從這個入口進去,只見有幾間文青風的小店,一點古舊的踪跡都沒有。看見一間裝潢不錯的黑膠唱片店,便入去看看,唱片正在跳碟中,過了許久才有人換,實在有點煞風景,難以說服人購買,不過應該是個別情況吧。 超級黑膠工廠 店內有貓咪大搖大擺的休憩,聽說原來是野貓,店員提示大家不要亂摸。 神情有點惡 這隻比較雪白,還看見有飼料,不知是否也是野貓。 高貴的氣質 竹亭 再走前一點,看見一個很有特色的竹亭,原來是由越南建築師 武重義 (Vo Trong Nghia )設計的,怪不得這麼有東南亞色彩。竹亭建築線條優美,很值得一看,難得沒有大班人在這裡打卡,只見有市民在休憩,空氣中瀰漫著休閒的感覺。 竹亭設計線條優美 休憩好地方 此時可能已進入中山公園的範圍了,但不見有明顯標示,往前行一會,看見有北城牆遺址,看不出有甚麼特別,不說明的話還以為是普通石頭。 前方看上去好像沒甚麼特別,也看不到別人旅遊照片中的城門,所以便轉往東門再看。這個比之前的入口像樣一點,但後來發現原來平時看到的是南門。 一進去看見很多文青風的小店,風格感覺有點像珠海的北山大院。 看見立刻邁過去拿個好意頭 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這家賣甲馬產品的小店,產品揉合了傳統雲南大理的白族文化與現代設計,雖看簡介說甲馬比較著重實用性,畫風線條比較粗獷簡單,但看上去很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各種吉祥的意思,無論送禮自用都不錯。 傳統甲馬 失眠人士最大的心願 古城裡有不少嶺南建築,近來國內一片復古風,把現代的設計與舊建築融合,不但沒有違和感,還很有格調。 洗手間外有傳統的蚝殼牆 信國公文氏祠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由其弟文璧後人所建,祠中有文天祥作的詩,記得在中學讀過,但只對最後三句有印象。原來作詩的地點是現在澳門東岸的「伶仃洋」。本人的中史非常差,基本上過了測驗考試便忘得一乾二淨,因為當年對中史實在沒太大的興趣。...

珠海 一 深圳直通巴士訂票及乘搭方法

因為星期六參加了在香港/深圳一早出發的旅行團,而香港的酒店較貴,所以決定在前一日到深圳,又因星期五復活節假期開始,鍳於去年看到復活節大塞車的新聞,還是決定再早一日起行。(後來聽聞星期五Good Friday塞車的確嚴重,慶幸避開了。) 以往對於澳門居民來說,到深圳不太方便,筆者對上一次到深圳是為了看 梵高展 ,今次發現了珠海有直通巴士到深圳,走2024年6月才通車的深中通道,費用只是49.8人仔,相比坐船或乘金巴 經港珠澳大穚 方便及便宜。 珠海 一 深圳直通巴士訂票及乘 搭 方法 乘客可在微信掃QR code關注AA巴士,預先購票,對於澳門居民來說,最方便的上車地點是拱北公交站*(中珠二手手機城旁邊公交站),從拱北地下商場出來往前步行約十分鐘左右便到(見下圖)。到站後會看見穿著藍色背心的工作人員,如果已在網上購票,可向他們報上電話最後4個號碼。在筆者出發當日,巴士到車站的時間很準確。車身外型並不統一,但可向 工作人員詢問。 在上車前或會接到電話, 訂票時最好留下有效電話號碼。 站內可見穿著藍色背心的工作人員 以下是深圳的下車地點: 寶安中心地鐵站 深大地鐵站 車公廟地鐵站 深圳大劇院地鐵站 筆者下車地點為深大 地鐵站 ,需時約2小時,下車後往前幾步就有地鐵站,但該入口並無升降機。 在微信訂票時大家可以看到各站點的 預估 到達時間,當天因為交通暢順,所以無論上車和下車的時間都很準確。 在下兩篇將分享 本次在深圳的 住宿及旅遊景點南頭古城。 2025深圳快閃遊 — 住宿篇 2025深圳快閃遊 — 南頭古城

珠海斗門舊街的驚艷之旅

珠海斗門舊街的驚艷之旅 上回談到在斗門 瀝岐新村 的住宿體驗,而這次旅行的重頭戲,就是參觀斗門舊街和金台寺。在這篇就先分享一下斗門舊街的實拍照片吧。 斗門舊街也稱作斗門清朝古街, 位於斗門鎮中心, 為嶺南最早的洋人生活與經商地之一 。 這條500多米長的街道由加拿大牧師兼建築工程師嘉理慰等人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規劃設計,兩旁店鋪林立, 商住皆宜, 建築風格 揉合了歐美、南洋與中國傳統嶺南的精髓。 斗門舊街曾是珠三角南岸重要的貨物集散地,如今仍保留着當年的繁華痕跡,處處透着舊時代的韻味。2021年被列為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建築看起來亮麗,原來曾在2022年完成了第一期修繕工程。 斗門舊街傳統騎樓 騎樓的設計最早可追溯至英國人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外廊建築,設計針對熱帶氣候,利於遮陽避雨。 後來在南洋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廣泛應用,許多華僑回流後,將這種實用設計帶回中國南方,形成今日所見的騎樓街景。 建築形成半開放式的走廊空間,既提供遮蔽,也促進街道的互動與商業活動。 騎樓設計反映了南方建築對氣候的智慧應對,也體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築美學。(若對這類建築有興趣,可對比一下筆者在捷克 Telč 看過的拱廊。) 筆者先後看過廣州、斗門和梧州的騎樓,結論就是:不要太早去看斗門舊街的騎樓。因為一旦看過,其他騎樓感覺就相對普通了。廣州和梧州雖然也有美麗的騎樓,但真正令我驚豔的,目前只有斗門舊街的騎樓。不過,如果大家沒有打算看遍天下間的騎樓,那麼當然首選最美的吧。(筆者住在澳門,其實新馬路的騎樓也很漂亮,在我看過的騎樓當中,個人認為僅次於斗門舊街 騎樓 。)  舊街曾有布匹店、百貨店、中藥店、米舖 和錢莊等不同店舖,現在所見大多是餐飲店和旅遊紀念品店,主要顧客是遊客。很多店舖雖已轉型,仍保留原有招牌,自己另外加上新招牌。如果你看到外面標示為中藥店或布匹店,賣的卻是地道小食,不要感到奇怪。 美華章商行舊址 週末以外人流不多,下午五點商舖便陸續打烊,只有少數在七點後仍在營業。 個人特別喜歡這幾間店舖,外牆裝飾工藝精巧,在傍晚陽光下格外好看。 這間勝蘭號背後原來有段特別的歷史。據說在1928年,斗門舊街曾發生一場大火,磚木房屋如火燒連環船般焚毀,舊街東側的房屋幾乎全線遭破壞,唯獨這間 勝蘭號倖免於難,就像澳門大三巴牌坊般奇蹟避過一劫。 放學時間有不少學生經過 這家蛋捲店前身是...